当前位置

藏地女儿国 出家的女人也是女人

  我的思绪伴随这夜晚嘀嗒的钟声又回到了那个有着巍峨连绵的雪山群峰、有着星罗棋布的溪水河流、有着神秘传奇的藏传文化的地方。

  亚青寺所在的美丽草原 肖育文/摄

  觉姆岛女儿佛国

  偏远的白玉县与西藏一江之隔,交通非常不便。距白玉一百多公里的一处美丽草原上,有座在藏区闻名遐迩的亚青寺。亚青寺是世界最著名的禅院之一,法王阿秋喇嘛是创始人,初建于一九八五年。来到山坡上,映入眼帘,是觉姆(藏族女性出家人的称谓)密密麻麻的棚屋(与五明佛学院类似),沧凉萧瑟的感觉更甚,仍是那麼的不可置信的简陋!与五明佛学院不同的是,在这里追随法王阿秋喇嘛(被称为当今藏地修行最高的上师)学法的众多的修行者中,觉姆人数就过万,是男众数量的数倍。

  女儿佛国里生活的觉姆 肖育文/摄

  面对镜头觉姆也会露出羞涩的笑容 肖育文/摄

  一个神秘的“女儿佛国”里,看得最多的便是那里的觉姆(也就是我们汉人称之为的尼姑)。黝黑的脸庞上两朵盛开的高原红,全身被红怏怏的麻布所包裹,一双双美丽的大眼睛审视这我们这群山外的来客,一句“扎西德勒”就这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她们羞涩的一笑,转身离去,仿佛天边的一抹云彩,那样乎近乎远。

  轻活重活都由觉姆们自己来担当依然从容快乐 肖育文/摄

  面对世俗女子喜欢的花觉姆们也毫不掩饰心中的快乐 肖育文/摄

  觉姆岛有世界上最多的女性出家人。觉姆们居住的小屋,大多是木板拼起的,顶棚用塑料布和泥土覆盖,生活环境非常简陋,这里的活儿都是自己干,无论轻重,但是她们的表情淡定、从容,甚至一脸阳光,让人不住好奇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她们。

  觉姆们的红色修行小屋

  在亚青寺修学,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可这一切并未能阻止修行者们的脚步,这个由大圆满成就者喇嘛阿秋仁波切住持主持的寺庙,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右侧的“修行山”上,遍布了觉姆们建的红色修行小屋。

  一座红色修行小屋,而像这样的小屋在觉姆岛漫山遍野都是。 肖育文/摄

  几个屋子连在一起,中间形成一个小院。 肖育文/摄 {Ky:PAGE}

  看过了觉姆们居住的外部环境,一个印象“简陋”,两个字“担心”,勾着我急于想去看一下屋里面的情况。屋里不大,从墙上到地下东西摆得满满的,但摆放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收拾的干干净净。到底是女人的房间。与外面的样子和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不宽的地铺,上面铺一条羊皮缛,再铺上褥子,应当还算暖和,虽然墙薄冬天屋里会很冷,但看到床尾那一大摞被子,睡觉应当扛得过去。

  觉姆们生活起居和学习都在小屋里 肖育文/摄

  虽然屋内的陈设很紧凑,但井井有条。 肖育文/摄

  床头一侧摆着两个衣箱,除了装东西就是书桌了。衣箱和上面的木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衣物和书籍,看得出主人的心很细很勤快很爱干净。衣箱上摆着几个烛台,没有注意屋里是否有电灯,或许就省了。但点烛火,很有失火的危险。这,就是这屋主人“蜗居”的地方。印象:俭朴、干净、有条。感觉她在觉姆岛上的居民中的生活水准至少在中间偏上层次。所以,她也很大方,不惧怕我们的“随机抽查”。谢谢你,要是有办法把照片递给你就好了。

  快乐的觉姆远远地跟同伴打招呼 肖育文/摄

  顽皮、羞涩、美丽仍然可以形容这些出家的女人 肖育文/摄

  觉姆们对我们很友好。笑容长挂脸上。可惜她们基本上都不会汉话,非常影响我们的沟通。很遗憾,我的几个疑惑不能在她们那得到答案。与我们拍照的觉姆中,其中一位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当我们用“漂亮”、“美丽”来赞美她时,她却轻轻摇摇头,用茫然的眼神看着我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她不懂“美丽”含义,我们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她的赞扬,伸出手,竖起大拇指,此时的她,又视乎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仍然是那羞涩一笑,捂着嘴巴,两人嘀咕这陌生的语言,微笑着离去,只留下随风飞舞的经幡。

  集体修行的场面 肖育文/摄

  我们顿悟,于她们,精神上的超脱远远胜于外表的美丽,我们怎能用世俗的言词去褒贬,她们只属于这里,属于受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的亚青,属于这美丽山谷中的清溪与草原,属于转经筒下一句句“嗡嘛呢叭咪吽”!

  如果有什么能化解世间一切的苦难,那一定是一颗宁静而永远慈悲的心,如果有什么值得一生去追求,那也必定是心灵的平和喜乐,一首觉姆诗作结尾:“心灵格外宁静。不谈前世,也不谈今生。音乐可以朴素到只剩人声。你拿到了你要的东西吗?”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书记报道集
  • 市长报道集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旅游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专题
  • 视频
  • H5
  • 湖南新闻
  • 经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