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拍片的那地儿,有这么一个流传很久的段子:
来放射科会探头探脑的,那是大刀阔斧的外科医生;
来放射科总是蹑手蹑脚的,是谨小慎微的内科医生;
而来到放射科敢于长驱直入的,往往是不明真相、“神勇无比”的患者,
吓得不轻的则是放射科技术员,只能惊呼:“快出去!快关门!”
这个段子里所反映出来的对医学辐射的恐惧,生活中并不少见。
“拍片?有辐射,不去不去。”
那么,群众问题来了:
究竟哪些影像检查有辐射伤害?
辐射伤害有多严重?
今天拍片、明天做CT、后天做磁共振成像,会“吃”进去多少射线?
四医院放射科主任陈中立就来为「拍片」正名!
解密:辐射对人体安全吗?
答案 是风险极低。
医学上一般采用毫希伏(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毫希伏(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重点!只是患癌概率增加,并不是表示一定会得癌症。
100毫希伏辐射量,是什么概念?
辐射无处不在,大家暂且不必闻“辐射“色变
在这里,首先要普及一个观念:人类在正常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辐射。
数据显示:
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mSv;
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 mSv;
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 mSv;
而正常人一年中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大约为3.0毫希沃特(mSv)。
与其担心日常小剂量辐射会伤害身体,不如好好劝说身边吸烟的朋友,吸烟有害健康。
100毫希伏辐射量,是什么概念?
辐射无处不在,大家暂且不必闻“辐射“色变
在这里,首先要普及一个观念:人类在正常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辐射。
数据显示:
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mSv;
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 mSv;
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 mSv;
而正常人一年中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大约为3.0毫希沃特(mSv)。
与其担心日常小剂量辐射会伤害身体,不如好好劝说身边吸烟的朋友,吸烟有害健康。
解密:别冤枉核磁共振了!
点头 核磁共振表示很委屈
大部分老百姓一听到“核”,就觉得有核辐射。
四医君想说:鱼香肉丝里有“鱼”吗?老婆饼里有“老婆”吗?
核磁共振:摇一摇再看
核磁共振就是在磁场中,让受检者身体里的原子(主要是氢原子)发生共振,然后接收这个共振的能量进行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
它不使用x射线,因此没有辐射,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
为了避免误会,现在已经改名叫“磁共振检查”。
这张图教你看懂哪些有辐射。
解密:拍一张X光胸片,相当于大自然10天的辐射
表示 剂量高吗?不高!
解密:那医疗辐射的伤害就可以忽略了吗?
摇头 并不是!影像检查仍不能随便做!
尽管做影像检查危害的危害较小,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少地接触医疗辐射。
连小朋友都知道,少次数食用垃圾食品的危害较小,但还是尽可能的少食用为好。
简单点说,如果一个患者病情确实需要,接受多少医疗辐射都不算多;如果没有必要,就尽量不接触。
总而言之,
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MRI)没有辐射
X线检查、CT检查和核医学科检查存在辐射,但辐射量并不大,其危害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在做有辐射的相应放射学检查时,医生肯定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方案。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只要在安全使用的范围内,大家都不必过于担心。
所以,拍片辐射并不是那么吓人,以后别再一味排斥拍片子,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吧!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李星曼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