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寿:西洞庭湖湿地“五•一”掀亲子游热潮

  红网常德站5月4日讯(通讯员 高红广) “蓝风吹皱碧水晶,翩翩鸟翼携鱼行。菱歌飘空翠屏转,好天好水好性情!”“五• 一”小长假第二天,笔者与几名亲友携各自子女乘车赴汉寿岩汪湖镇西洞庭湖湿地公园码头,登船游览,同时对孩子们进行生态保护教育。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五• 一”期间每天都有上千游客来此游览,其中很多都是一家人带孩子驾车前来亲子游。

  笔者乘坐的游船,首先到了一个湖心岛,导游说叫鸳鸯绿岛,这个小岛没有芦苇也没有林地,是一片大草原,岛上有一大群黄牛和水牛。同船的很多游人来自大城市,特别是孩子们,平时没见过这么多牛在一起,很兴奋,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看到认为可爱的牛还要过去与之合影。正巧喂牛的农民驾着满载芦苇的小船来喂牛,大家又饱览了一把百牛吃草的盛景。船继续航行到了一个不知名的观景台,登台眺望四周可见漫无边际的碧绿芦苇,导游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万亩青纱帐——全世界最大一片苇获。大家纷纷登台极目眺望,举机拍摄;走入特意铺设的苇田小道,置身幽深的苇丛漫步,享受纯绿色的天然氧吧,让久居暄嚣城市的游人体验到空气如此清新,仿佛我们身边PM10等可吸入颗粒根本就不存在。

  一船人还先后参观了壮观的万亩杨树林,经过一个小鸟岛时,没看到几只鸟,导游解释说时候不对,候鸟冬天才来,一大群一大群很壮观。本来要登杨幺水寨的,但水位低船过不去,只能远眺一下,但可以想见杨幺当年在这八百里洞庭与南宋官兵战斗的激烈场景,岛上的杨幺纪念馆就重现了当年水寨的壮观。来自上海的李先生说:“没登杨幺水寨真令人遗憾,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看看,体验一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在这里战斗的场景。”返回码头已到晚餐时间,享用了一桌湖洲上野生的芹菜、野藜蒿、芦笋和蓼米等“洞庭四珍”和野生鱼、虾、蟹等湿地美味,此次湿地之旅算是圆满结束。

  据了解,西洞庭湖湿地公园位于汉寿境内东南部的西洞庭湖,总面积3.568万公顷, 199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2002年被国家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批准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重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内有865种植物,数万亩自然芦苇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珍稀水禽的栖息地,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水涨为湖、水落为洲,湖汊幽深,鸟翔半空,渔潜水中,还有湖州草甸,是优良的自然大氧吧和理想的湿地生态旅游胜地,也是汉寿县中小学生湿地生态教育基地。

  近年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下,西洞庭湖湿地公园推出穿越青纱帐、洞庭古堤、杨幺水寨、洞庭绿岛、湖州观鸟的水上游线路,寓教于游,帮助人们了解西洞庭湖湿地文化的风土人情,增强保护湿地的观念。以此为契机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内生态保护,加快人文景观修缮,让湿地公园更亮更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临近的一个小女孩说:“我弟弟以前爱掏鸟窝,我还看到以前有人电鱼,今后不会让他们再干这些破坏生态的事情了,我们生活的家园,如此辽阔而美丽。大家一定要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关注湿地,关注生态平衡,让更多的鱼和鸟在这里安家。”

  据悉,汉寿县一贯重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湿地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把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全县中小学生湿地宣传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来此开展如观鸟爱鸟活动﹑湿地体验活动等,守护湿地动物的家园,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让鱼儿和小鸟在碧水蓝天畅游﹑翱翔。

 

  水天一色

 

  万亩青纱帐

 

  鸳鸯绿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书记报道集
  • 市长报道集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旅游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专题
  • 视频
  • H5
  • 湖南新闻
  • 经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