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和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杜家毫多次强调,要提高把握和运用政策的能力,掌握政策要快,吃透政策要深,对接政策要准,运用政策要实。最近,常德市政府在编辑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管理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两清单两目录”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政策清单》,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干部熟悉政策,更好地推动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谋划政策清单——科学施政的新思路
立足阳光行政,以政策清单接通“天线”。打造透明政府,做到阳光行政,是民心所向。政策清单就是公开平台。使政策走出文件柜、走出办公室,“晒”在阳光下,提升知晓度、透明度,促进政策的纵向快捷传递。政策清单就是对接平台。政策清单的使用过程,就是对政策再学习、再研究、再对接的过程,是吃透上情、摸透下情,因地制宜贯彻落实的过程。政策清单就是沟通平台。政策清单以问答形式,详细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政策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熟悉和运用,又会把政策中不科学、不合理、不适用的内容反馈回来,以政民互动促进政策的修正完善。
立足规范行政,以政策清单管住“手脚”。通过政策清单这个途径,把政策交给群众和企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政策清单作为一种有效监督。将各项政策阳光化、规范化,让群众监督政府、评判政府,就是要减少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效防止政策落实过程中优亲厚友、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行为。把政策清单作为一种有力倒逼。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促使党员干部学习政策、钻研政策、用好政策,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按政策、按规矩办事。把政策清单作为一种底线设防。公开政策的“家底”,就是设定防线、筑牢底线,明确权力运行的边界,预防越权、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立足高效行政,以政策清单破除“梗阻”。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影响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障碍。编撰政策清单,就是要打造破除“梗阻”的利器。让各项政策明明白白。把政策“干货”原原本本地公开,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政策的规定、群众的权利、政府的职责一目了然。让权力流程清清楚楚。把政策事项、运行流程、裁量标准亮出来,人们可以追踪政策落实情况,评价部门办事绩效。让工作责任实实在在。政策清单对老百姓是明白卡,对职能部门就是责任状,群众对照政策清单可以及时监督,政府部门也就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问效问责。
立足为民行政,以政策清单发放“红包”。通过政策清单的编撰,把文件中的红利变成老百姓的实惠。可以促进群众福祉。让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将阳光雨露撒到每一个角落,防止政策不知晓、不透明而导致的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可以助推群众致富。这个政策清单,聚焦大家关心的发展问题,以政策引导发展方向、以政策稳定发展预期、以政策强化发展举措,使之成为群众致富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可以维护群众权益。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群众可以把政策清单作为有力武器,理直气壮地用它来保护自己。同时,这也是增强群众的政策意识、制度意识、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推行政策清单——促进发展的新举措
常德市的实践证明,推行政策清单对于提振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全市各级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新发展的有效举措。
政策清单是应对经济下行的“工具箱”。集纳整理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以政策稳增长、促发展。关键是稳投资。围绕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就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进行梳理,让想来常德投资的知道怎样投资,让已经在常德投资的知道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核心是稳企业。围绕企业登记注册、税费征管、产品销售等方面搜集整理各项政策措施,让干部知道怎样服务企业,让企业知道如何争取政策。基础是稳农业。搜集整理粮食生产、水利建设、农民教育、农村环境治理等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
政策清单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催化剂”。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政策活市场、强动能。着力做好“加法”。立足为市场主体“加油助力”,搜集整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扶持类政策措施。着力做好“减法”。立足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搜集整理改革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优惠类政策措施。着力做好“乘法”。立足为市场主体“强精壮骨”,搜集整理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机构建设等引导类政策措施。着力做好“除法”。立足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搜集整理“六个严禁、三个一律”等破除制约发展障碍的政策措施。
政策清单是改善民生民利的“路线图”。把政策清单打造成民生“菜单”、幸福“目录”,以政策惠民生、增福祉。紧紧围绕兜住底线,搜集整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政策措施,让群众知道“有困难找政府”。紧紧围绕补好短板,针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体,搜集整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六件实事”三年攻坚行动等扶贫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人的发展,搜集整理加强就业援助、开展助学助教服务等惠民政策。紧紧围绕公平普惠,搜集整理推进阳光招生、实施公租房摇号配租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努力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政策清单是提升治理能力的“任务书”。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纳整理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政策措施。围绕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搜集整理创建完美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政策措施,全面解读“3+N”社区治理模式与“3+X”乡村治理模式试点,促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搜集整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等政策措施,提高部门和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着眼优化政务服务,搜集整理完善婚姻登记制度、创新户籍管理制度、优化房产登记流程等政策措施,提升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
落实政策清单——政府作为的新启示
政策清单的编发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新常态下政府工作要有新作为、新成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制定政策、把握政策,关键在于落实政策。政策重在执行、贵在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落实就是一张白纸。要端正取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破除狭隘的地方利益和部门眼光,增强政策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为发展给力、为群众造福上。要敢于担当。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也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过程。面对落实中的困难问题,要不回避、不上交,敢于打破体制桎梏,敢于调整利益格局。要加强评判。建立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对“水土不服”的个别政策,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调整的调整,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建设制度、完善制度,核心在于创新制度。编撰政策清单,主要是通过形式上和方式上的创新,使政策更加亲民、便利、有效。推进改革创新,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对于阻碍生产力发展、不利于人民福祉改善的体制机制,要坚决、大胆、果断地改革;对于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管用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要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有点上的突破,也要注重面上的统筹兼顾。特别是要可复制、可推广,否则就失去了示范意义,也不可能继续深入,最后还会“翻烧饼”。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像政策清单的出版只是第一步,还可以放到政府网站等平台上,并根据政策调整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前提在于转换位置。编撰政策清单,就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将管用好用的政策汇总起来、交到群众手里。我们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要抓住换位思考这个前提。角色要换位。多听一听老百姓的呼声,多想一想投资者的感受,多看一看普通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在思想上与群众同频共振,在发展上与群众同力同向。职能要归位。加快政府“瘦身”、“健身”进程,清理权力模糊地带,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当好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机制要到位。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两清单两目录”,促进行政权力透明化;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保持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本质在于务实服务。编撰政策清单,就是为群众释疑解惑、帮困解难,是实打实的为民举措。在提升政务服务上,既要注重规范,又要注重实效。规范只是手段,高效优质服务才是目的。各项工作措施、服务举措,都要围绕提升服务实效来制定和推行。既要放权放手,又要管好管住。该放的要果断放下,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实现“简约治理”、“扁平治理”。同时,该管的要坚决管起来,该服务的要认真服务到位,不能一放了之、撒手不管。既要提升温度,又要创新方法。服务要热情周到,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比如运用好互联网来提升政府服务,尽量“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