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5月4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吴琼敏 通讯员 胡文杰)一群老人,因为朱德文而能够安享晚年;一群困难群众,因为朱德文而重燃希望;一个小区,因为朱德文而变得和谐互助;一个队伍,因为朱德文而变得更加壮大……
朱德文曾是一名军人,三次上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曾在战斗中受伤致8级伤残。1989年,朱德文退伍后分配到津市市油泵电机总厂保卫科工作,1998年底因企业改制下岗而自谋营生。2006年,朱德文被安置到襄阳街社区居委会工作,1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街道获得“最美志愿者”美誉。
街道工作千头万绪,朱德文自费印制“社区真情联系卡”发给社区的居民,并承诺:“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有困难请拨打我的电话,作为军人决不食言,记得保管,等您呼唤。”
社区低保户向多发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无人照顾,且生活困难。朱德文主动请缨,担当起照顾向多发的任务。朱德文的细心照料赢得向多发的信任:当向多发被确诊为癌症后,将自己的一些身后事宜像交代儿子一样都交代给了朱德文。10多年来,朱德文主动牵手社区的41户“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随叫随到的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并赋予他“大官人(儿子的意思)”的美誉。
朱德文所管理的网格线长面广,人员构成复杂:有因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实际困难的;有因家庭、邻里纠纷未及时调处发生矛盾的;还有因自身懒惰有事就找政府的。对不同的人,朱德文用同一种态度——真情面对每一位,耐心、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小区居民李志豪年仅8岁却遭受意外,身体烧伤80%,朱德文为他奔走呼号,募得捐款7万多元,并送李志豪到湘雅医院治疗;居民雷孝丽租住的房子多年未整修,无法关锁大门,朱德文领着木工师傅把房子修缮一新;哪家灯坏了,哪家下水道不通了,哪里路不畅,一个电话,朱德文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解决。
2014年初,朱德文倡导的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和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挂牌成立,明确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抗战老兵等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2015年9月,“爱心幸福园”成立,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五保”户和“三无”人员在这里得到照顾和供养;2015年,朱德文获第六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6年10月,襄阳街党员活动中心办起周末学校,留守儿童在这里与志愿者一起学习、唱歌、跳舞、运动,欢度周末。
目前,襄阳街志愿者协会成员已经达到300多个,涉及各行各业,有企业老板,有民工;有津市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生活富裕者,也有孤寡老人自身群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帮助他人。
来源:红网时刻常德站
作者:吴琼敏 胡文杰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