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 据常德日报报道(作者 特别行动小组) “请问到黄花机场还有没有车?晚上7点的。”
“那估计赶不上了,车都满了。”
2月7日15时许,记者赶到凯悦大酒店楼下的一个车票代售点“购买”去长沙的车票,意外地遇了个冷。10平方米不到的办公室内,一位工作人员在对账,另外一位的电话一直没停过。接电话的间隙,他递给记者一张乘车券,提醒记者节假日票源非常紧张,下次要提前预订。
同一时间,跑了30年长途车的常德汽车总站车主钱进章却在休息。因为一趟车只有7、8个座位,没有利润可赚,他们只能选择缩减成本,压缩班次和发车时段。
据不完全统计,城区经营常德至长沙客运业务的“黑车”有7座商务客车和5座私家轿车共100多台,鼎城区、澧县、汉寿县、临澧县经营至常德、长沙线路的涉非“黑车”逾百家。他们常年与主管部门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违法违规地猎取客源,冲击着正规的交通市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黑车”:优化服务成“行规”
什么是“黑车”?
“黑车”,就是没有取得运营资质,不被主管部门允许的赢利为目的的车。像常德市汽车总站、汽车北站、柳叶湖汽车站、汽车南站,都有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批准的道路运输一级甲等资质,他们的运营车辆就拥有合法资质。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付费乘坐的那些没有资格的车票代售点、汽车租赁公司或者私人的私家车,都属于非法营运的“黑车”。
过去,长途“黑车”,曾因强硬拉客、宰客,抬高价格,中途甩客、加价,开快车、出车祸等行为,被人们所诟病,并被列入政府主管部门重点整治的范围。既有政府的整治,又有乘客的担心,长途“黑车”如何生存?
一位曾经跑了多年“黑车”的钟师傅告诉记者,做“黑车”司机必须要搞好跟乘客的关系。像凯悦大酒店那个乘车点发的卡片,印着常德、长沙两地的电话热线和接待地址,常德的发车时间是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每45分钟一趟,关键是提前半小时接送,为乘客服务到家门口,如果乘客不满意,还有专门的投诉电话,“公司”肯定会处罚司机。值得一提的是,那张乘车券累计乘坐满10次即可免费乘坐一次,可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服务。
在钟师傅看来,主管部门的整治,也从某一方面促使了长途“黑车”行业形成了自己的“行规”。比方说司机都不抽烟,都不会甩客、宰客,价格透明,至于安全问题,现在大部分的车都买了保险,一旦出事有保险公司担着,在拉散客时,他们还会直接将保单给乘客过目。
乘客:就是图个方便
下午3时30分,记者来到了华天大酒店附近的一个代售点,5辆7座商务车一字排在门前的小巷子里,两位工作人员都在给乘客打电话解释乘车事宜。
在长沙工作的市民张先生,在家人的相送下,赶上了4点一刻的班车。记者上前询问,为什么不到车站坐车呢?张先生说,早在这订好啦。比车站票价便宜一些呀?张先生回答道:“车站人太多了,我这大包小箱的,懒得麻烦!去了长沙还能在单位门口下,就是图个方便。”
下午4时,市公路局门前的常德大道上,来自石门的董先生夫妇和一位邻居,冒着冷风等待着去广州的大巴车。因为晚了10分钟,他们三人没赶上火车,被“黑车”司机游说了过来。“他们告诉我车站没票了,他们的大巴只要350块,便宜了几十块钱!”董先生说,能搭正规车肯定更好啊,但是时间很赶,如果初十赶不过去,厂里就会扣工资奖金,更不划算。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方便的角度,这种长途“黑车”都让他觉得基本满意。
记者注意到,他手里攥着的,是一张只有票价的简单收据。
“客源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拉散客,二是回头客。”钟师傅告诉记者,以前的强硬拉客现象,源于“黑车”司机的内部恶性竞争。现在都是加盟了租赁公司,抱团合作。除了司机直接拉客外,在火车站、汽车站还有专门的拉客人员,每拉一个客人,有一定的提成。至于回头客,就要看司机个人的服务质量了。
车站:压缩班次和发车时段
下午4时许,记者赶到了汽车总站。车站并没有张先生印象中的那么拥挤,候车厅没有春运的爆满,三三两两的旅客进来安检、购票,近一半的座椅空着。跑了30年长途车的汽车总站经营业主钱进章向记者诉苦,像他们正规的旅行车有37个座位,现在平均不到40%的客流量,低的时候每趟车只有七八个人,哪怕三四个人也要走,哪里有利润空间呢?另外,不走的话旅客就会投诉,或者会选择坐“黑车”,形成直接影响他们生存的恶性循环。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压缩车次和发车时间。
常德欣运集团常北公司经理赵爱国介绍,以前汽车总站跑长沙的共有60台旅行车,按规定是平均6分钟发一趟车,一个小时发9趟。但由于“黑车”市场的冲击,车子就只能开源节流,只派发20台车来运营,平均20分钟发一趟车。
这是近年来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赵爱国说,常德市区的“黑车”市场发端于2001年,他们非法运营,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极大地扰乱了地方的交通秩序;有些车主为了节约成本,私自改装车辆运营,有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主管部门:这是一项永久性课题
作为一种非法营运的车辆,长途“黑车”虽然得到了不少乘客的认可,但是存在管理和安全巨大漏洞。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打击“打非治违”,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但“黑车”仍然不停地在各个城市穿梭。如何根治“黑车”,成为令管理者很头痛的问题。
“目前有多少辆‘黑车’穿行在长途的路上,谁也不知道。”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客货运输管理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打个比方,你在路上着急打的,一辆轿车停下来把你拉走了,这种非法营运的“黑车”就像捉不完的老鼠,没法统计。针对长途“黑车”,交通、公安、工商、安监各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还尝试了市县联动的新模式,但在打击过程中经常遇到取证难、扣车难、处罚难等问题,部分司机为逃避处罚,百般抵赖、甚至暴力抗拒检查,虽在一个阶段能遏制势头,但不能根治这个问题。现在,“黑车”非法营运出现了由“个体扫街游击”向公司化、组织化发展,“抗打击”手段增强,打击难度更加艰巨。
长期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进行顶格处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去年12月26日开始的常德市城区交通秩序及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也把非法营运大整治列入了第二阶段的专项行动之中。
“非法营运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其灵活、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输方式受到群众的欢迎,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位负责人认为,光靠部门的治、堵,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必须得到市民的支持和举报。道路客运市场也亟需进一步探索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快调整客运班线的运行方式和车辆结构,稳固其良好形象,夺回被“黑车”侵占的市场。
有部分乘客建议,可否采用疏导的办法,引导“黑车”运营者走上合法经营的正道,或许这样长途“黑车”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作者 特别行动小组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