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朱志姣 常德报道
在湖南米粉的江湖版图上,常德向来以圆粉的韧劲和牛肉码子的浓香独步天下。
今年5月,一家名为“中溢香”的米粉店在常德悄然开业,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蹿红:开业首日便排起了长队,“凭车票免费嗦粉”活动吸引海外游子专程返乡,复古装修成为年轻人打卡圣地。
这碗承载着百年工艺的米粉,正在用“三新主义”——新体验、新口味、新场景,重新定义米粉经济的可能性。
中溢香常德红烧牛肉粉店前,顾客排起长队。
“车票换米粉”:一碗乡愁的创意营销
“这碗能把我脸埋进去!”00后游客小林举起10寸大的巨碗拍照时,碗里的红烧牛肉粉正蒸腾着热气。5月30日店内推出的“凭票免费嗦粉”活动,让这口巨碗迎来天南海北的食客:凡终点站为常德的车票、机票,均可免费兑换一碗米粉。短短一个月,“打卡墙”就被来自北京、广州、重庆、成都、长沙的票据贴满,最远的一张经历了“孟加拉-长沙-常德”的三程辗转。
“这不是简单的促销,而是一场情感投资。”项目负责人李辉谈起活动初衷,“想让外地游客看到我们常德的热情,让常德游子感受家乡的温暖。”
活动看似简单,却精准击中了游子的情感需求。“一下火车先来嗦粉,闻到牛肉香才觉得真回家了。”一位从广州返乡的顾客说。
这种“情感链接”式的营销,将米粉从食物升华为文化纽带。店家还特意设计巨型打卡地标,鼓励游客拍照传播。活动不仅带动客流,更让常德米粉的“乡味IP”深入人心。
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一碗常德米粉,从来不是早上的限定,中溢香24小时营业的模式覆盖了全时段消费需求。
少油少盐的“新派常德味”:传统与健康的平衡术
常德米粉素以“重油重辣”著称,但中溢香却大胆提出“少油少盐”的新理念。“外地游客常觉得传统口味太烈,调整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常德味道。”店长张君君解释道。
创新并非颠覆传统。汤底仍用牛骨慢熬,浇头坚持红烧牛肉的醇厚,但减少油脂比例;米粉依旧选用早籼米,发酵工艺保留米香与韧性。这种“减负不减味”的改良,既留住了老饕的认可,也吸引了注重健康的年轻群体。
“46张原木餐桌246个餐位经常座无虚席,四个包间更是早早被预订一空。每逢用餐高峰,门口候餐的长龙便成了另一道风景。”张君君介绍。
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一碗常德米粉,从来不是早上的限定,中溢香24小时营业的模式覆盖了全时段消费需求。除经典牛肉粉外,店内还提供钵子菜、擂茶、甜酒等常德特色小吃,“一碗粉吃出常德宴席的丰盛。”有顾客感叹。
“探寻常德米粉”挂图,串联起常德12个必玩旅游景点和常德18家老字号粉店地图。
老照片与米粉地图:一家店装下一座城的记忆
走进中溢香,时光的韵味便悄然漫溢:墙壁上,常德河街的青石板、四眼井街的市井烟火、水星楼的飞檐翘角,在一张张老照片里静静诉说往事。悠扬的常德丝弦在梁间流转,与瓷碗轻碰的脆响应和成趣。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探寻常德米粉”挂图,串联起常德12个必玩旅游景点和常德18家老字号粉店地图,“这是给年轻人的城市说明书。”
“我们想做的不仅是卖粉,更是展示常德文化。”店主表示。这种“怀旧+实用”的空间设计,让外地游客通过一碗粉读懂常德历史,也让本地人重温旧时光。有网友评论:“在这里嗦粉,像在常德博物馆里吃了一场烟火气十足的展览。”
当中溢香武陵大道店日均销售千碗粉的业绩传开,这个常德武陵本土品牌同时也在外地悄然扩张,长沙旗舰店已进入装修尾声,深圳店正在选址,这套“新派常德味”的标准体系,正随着扩张计划悄然输出。在这个计划里,每家门店都是常德文化的移动展馆。
在常德,嗦粉不仅是一种早餐习惯,更是一场舌尖上的江湖论剑。老饕们或许会掰着手指数:壹德壹的醇厚汤底、刘聋子的麻辣鲜香、黄记的秘制浇头……但转角巷口的无名小铺也可能藏着老师傅的独门手艺。这里的米粉江湖没有绝对霸主,只有各领风骚的侠客:或许是一勺熬足时辰的牛骨汤,或许是一筷弹滑劲道的圆粉,都能成就一碗让人念念不忘的“常德味”。
中溢香的火爆,恰是这片江湖生生不息的注脚——当老字号坚守着传统密码,新势力用“三新主义”破局,常德米粉的故事便永远有下一章。游子归乡的第一口热汤,游客打卡时的九宫格照片,凌晨加班后那碗抚慰身心的夜宵……这碗粉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了城市脉搏的跳动,是武陵人用米香写就的生活诗。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朱志姣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