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常德答卷①:通“堵点”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常德答卷②:解“难点” 提质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常德答卷③:增“亮点”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编者按:

巍巍雪峰,险峻武陵。常德,三分丘岗、两分高山,千百年来,南北两个方向的天然屏障,曾让多少常德儿女的脱贫之梦举步维艰,常德贫困人口数量居高难下。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常德要实现全面脱贫任重道远。近年来,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一场脱贫战斗在沅澧大地打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攻坚拔寨,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常德正以初心使命为墨,以实干为民作笔,奋力书写高质量脱贫常德答卷。

红网时刻记者 白玲川 常德报道

2014年,常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396个、贫困人口44.3万人,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二类市州第一,石门县是贫困县,其余都是扶贫工作面上县。

底子薄,基础弱,要答好脱贫攻坚这张考卷,常德耐下了性子,沉下了身子,盯紧“两不愁三保障”,强化基础,疏通“堵点”。

“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人掉队。”为了兑现这一庄严承诺,全市各级各部门立下军令状,领导干部冲锋在前,脱贫攻坚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日,精准到人。

由此,一张巨大的决战图,迅速在常德大地铺开。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没学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每个孩子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她是折翼天使。

1.jpg

陈程、夏宗兰两位老师每周五送教上门。

星期五,是孩子们放学的日子,也是全崇雨最为期盼的日子,这天他的老师会准时来看他。

跟着老师的步伐,记者来到临澧县四新岗镇珠日村汤家组全崇雨家中,看到有客人来了,全崇雨踉踉跄跄,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赴过来。

今年7岁的全崇雨,是当地一名一级残疾脑瘫患儿,属于教育扶贫中建档立卡适龄儿童。经过6年的康复治疗,孩子目前可以短距离行走,但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了解到全崇雨的情况,今年4月份,学校安排了陈程、夏宗兰两位老师每周五轮流送教上门,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任何原因上不了学。” 四新岗镇珠日村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这一学期,小雨的身体好多了,已经办好了学籍,两名教师专程上门送教,教她识字识图,给她讲故事,孩子可高兴啦。现在她能认识书本上一些简单的词,会做简单的手势,有了很大的进步。” 全崇雨的爷爷全湘红告诉记者。

“不能让一个适龄孩子辍学”“教育扶贫来不得半点疏忽”。2020年来,常德围绕五个“精准”做文章,狠抓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回头看”“回头查”等专项行动,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教育扶贫政策横向到边,落地见底,让困难家庭子弟燃起生活的希望。

为了让贫困、残障孩子不掉队,全市上下以村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3-23岁人口、档外“五类对象”6-15周岁学生全面摸底、建立台账、找准去向,紧盯各阶段学生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全力防范义教学生失学辍学风险。对县内和省外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助学补贴,由本地全部发放;对县外省内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实行函告,并有回函、家长确认等佐证。对送教上门(每月二次)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落实学籍、资助、教师等,对上门教师给予一定补贴。对无法送教上门的(仅限重度脑瘫智障和重度精神病),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医学证明(残疾证明)。对学生深度厌学的,开展“三帮一”劝返,并有劝返方案、记录、影像等资料。近5年来,常德市共发放各项助学资金近20亿元,资助学生近1000万次,确保贫困家庭子女100%入学。

不让一个贫困病人没钱治

因病致贫,屡见不鲜。常德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11.5万“四类慢性病”人口应签尽签、应管尽管,贫困人口实际报销比例达90%,确保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现在国家政策好,每个季度都有医生上门免费检查,自己最多出个百把块的药钱。”津市市白衣安五组,贫困户卜庆生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治病过程”。

卜庆生今年75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老伴也患病,身有残疾,还要照顾瘫痪在床36年的儿子,家境贫寒,是村里的特困户。

党的扶贫政策使卜庆生一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解决家庭最大的医疗开销,除此之外,卜庆生还种了一亩枣果,几亩水稻,偶尔做公益性岗位一年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每年村里还有1800元的藠果分红和360元的水蜜柚分红,去年卜庆生一家成功脱贫。

为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常德对新生儿备案登记,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漏保。贫困户家庭生了孩子、娶了媳妇等家庭成员有了变化,都第一时间在医保部门备案登记,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常德筑起健康“六道保障线”,全面清除因病返贫最大的“拦路虎”,跑出了常德“加速度”,全市各地贫困户生活实现“跨越式”奔小康。

不让一个困难户没房住

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山高路远,从县城上山到村,需要近4个小时。自从工作队进驻后,如今的这里,一排排别具特色因为异地扶贫搬迁修建起来的房子,贫困户一楼自住,二楼做起了民宿。

2.jpg

金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忠富走访贫困户宋冬生家。

8月底,记者跟随金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忠富走访贫困户宋冬生家。

“张队来了,快到屋里坐。”宋冬生看到张书记,开心地放下手中的农活,招呼客人进屋。

三间平房、圈里养着两头肥肥的土猪,沙发、电视都是崭新的,院子晒着玉米,柴火堆砌了有人那么高,菜园里生机盎然。厨房里,灶上架着铁锅,锅上熏着三块腊肉,还着滴油,宋冬生眼前这充满烟火味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3年前,他是无户无房的孤寡老人,年轻时做上门女婿后离婚,在外打工流浪了50年,宋冬生说现在的日子他想都没想过。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常德开始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斩穷根”,目前,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196户,易地扶贫搬迁36696人,20万人喜迁新居。

2015年,常德率先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2017年,基本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任务,2018年贫困村主干道全部硬化,村内公路网络基本建立。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4560元,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人员的贫困人口达到6.88万人,对符合评残标准的残疾人实行100%办证。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白玲川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0/10/17/84915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