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才是真秒杀,武陵酒从投产到获奖仅时隔两年的奥秘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黄刚 通讯员 何冲 常德报道

江湖小虾米,名不见经传,闭关苦修2年,自创盖世神功,随即上华山,首次论剑打败武林盟主,怒夺魁名……

小说都很少敢这样写的情节,却在湖南常德发现了原型,它就是武陵酒,亦被业内称为酱香传奇。

两年时间,从投产到获国家金奖,酱香传奇的武陵酒有着怎样的底气和秘密。今天,我们探寻着历史中的那一抹酒韵,溯源武陵酒的传奇之路。

常德酿造显于历史,受创于国恨

常德古城历史悠久,据城头山考古发掘出的陶鬶、陶觚和温锅等酒具表明,早在6500年前,古常德就已出现了较为成熟的酿造业。

微信图片_20240711164218.jpg

陶渊明所作的旷世奋文《桃花源记》中所载:“武陵人捕鱼为业。设酒,杀鸡,作食。”云游道人张白曾在崔氏酒坊题诗“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历史中的常德城酿造业异常繁荣。

民国初年,常德城有私营糟坊 72 家。其中,有一家世代相传的马万隆槽坊,采用古老的小曲法酿制谷酒,当时称“德酒”,曾畅销临近的川、黔、鄂等省。

直至1943年,著名的常德会战打响。日寇的入侵,使常德城遭到毁灭性破坏,常德的酒业也因此受以重创。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期,常德仅剩下 10 来家破烂不堪的小槽坊。

重续酒脉,武陵酱香出道即登峰

1952年,在常德市德山乾明路,常德专署专卖处成立。是年,常德城区内的3个酿酒厂被合并,在崔家旧酒坊遗址的基础上,“常德专署酒类专卖处酿酒厂”正式挂牌,后又更名为“常德市酒厂”,这正是武陵酒厂的前身。

微信图片_20240711164223.jpg

相关资料显示,建厂初期,酒厂仅有职工30人,固定资产原值1.16万元,年产酒150.88吨,工业总产值12.07万元。

直到1986年,位于德山大道的武陵酒厂(现武陵酒老厂区)才正式建成。时隔两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召开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推荐的双优(省优、部优)酒样共计362个参评。

全国第五届评酒会是国家组织的最后一次酒类评比盛会,直至今日仍被认为是最规范、最专业、最公正的一届,当然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一届。来自湖南常德的年轻武陵酒竟异军突起,力压群雄,获得国家金质奖章,跻身全国十七大名酒之列,与茅台、郎酒并称为中国三大酱香名酒,在湖南省白酒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

寻迹传奇,当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世人皆爱看英雄崛起于草莽,传奇起势自白身。但数十年前的武陵酒,这个“江湖小虾米”其实并非毫无底蕴,他的传奇之路早就有迹可循。且不说常德地区适宜酿造的自然环境,也不提常德城历史中颇负盛名酿造底蕴。单就论出身,武陵酒与“酒林盟主”茅台算得上是一派两门。

微信图片_20240711164228.jpg

时光回转至上世纪70年代初,彼时湖南地方政府决定酿造一款与茅台口感、品质相当接待专用酒。因为常德与茅台在自然环境和地理纬度较为接近,当时酒厂负责人鲍沛生与茅台的技术骨干季克良又是同班同学,这个任务就最终落到了武陵酒厂头上。

重担在肩的鲍沛生曾带领攻关小组数度上茅台酒厂考察学习,一边研究茅台的工艺,一边思考武陵酒自己的酱香技艺如何因地制宜。1972年,常德试制酱酒成功,在贵州茅台酒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湖湘特色,形成“酱中带焦”的独特口感,自成一脉。

正是凭借着与贵州茅台“和而不同”的独特风格,武陵酒在1979年、1984年的两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获得优质酒的“银奖”。有了前两次获评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武陵匠人孜孜不倦突破,这才有了武陵酒在1988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勇摘桂冠的傲人成绩。

1719390758168-825wefnrdss.png

为了纪念获得业内最高荣耀这一特殊时刻,后来武陵酒人将武陵酒老厂区生产该批次酒的酒窖尊称为“功勋窖池”,用以铭记它们为武陵酒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近日,武陵酱酒1年生产周期的7个轮次取酒已接近尾声,武陵酒公司特别推出老厂区功勋窖池佳酿,全城诚意招募武陵窖主,共邀爱酒之士同赏名酒荣光,封存岁月之美!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刚 何冲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nograb/646841/55/140930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