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升校:“童乐园”点亮山区儿童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40204155515.jpg

在记录孩子们情况的胡升校。

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妍 常德报道

一个好老师,可以无私到怎样的程度?

今年87岁的胡升校,自1997年退休后,在湖南省澧县太青山脚下的老家丰年村办起了一个“童乐园”,让附近村子里的留守儿童有了免费学钢琴、二胡的机会,他的谆谆教诲点亮了一个个山区儿童的求学梦。

用爱构建“童乐园”

胡升校原是澧县八中的语文教师,1997年从澧县八中退休后,回到老家丰年村用老宅办起“童乐园”、并坚持每个周末上课,从不间断。20多年过去,一代代学生在这里度过了周末时光……

出身农家的胡升校信奉“知识改变命运”。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高峰期,有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而不少爷爷奶奶又对孙辈极度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任性跋扈,有的过早地走入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胡升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退休后,胡升校拒绝了诸多教育辅导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决然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义务帮扶中。他将农村的老宅腾空,改造成一个“童乐园”,免费辅导留守儿童学习语文、数学,手把手教乐器演奏。

“童乐园”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土砖房,虽然破旧,但干净清爽。堂屋为上课专用的教室,两侧是图书室和乐器室。房间里尽是图书和孩子们带来的课本。图书室里陈列上万册图书,为爱心人士捐赠;乐器室摆放有电子琴、钢琴、二胡等乐器,为文化单位捐赠或租借。

微信图片_20240204155522.jpg

胡升校上二胡课。

甘溪滩是澧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教育资源匮乏。起初,丰年村的孩子来“童乐园”学习,很快,甘溪滩镇五六个村甚至石门县临近村的留守儿童也被吸引过来。最多时,40多个学生同时上课,将三四十平方米的堂屋挤得水泄不通。

胡升校坚持“有教无类”,只要学生肯来,全部安排进“童乐园”。现在,堂屋两侧的卧室也腾了出来。大堂为上课专用教室,两侧为图书室和乐器演奏室。

小小的院落,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只要蜡烛不灭,我就一直发光。”

“‘童乐园’重在乐,而不是文化课和特长班培训的翻版。”

胡升校年轻时多才多艺,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教法多种多样,总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拉二胡,一曲《二泉映月》如歌如泣;弹钢琴,经典《牧童短笛》行云流水,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

“第一次学电子琴,就感觉这个乐器很奇妙,让人爱不释手。”小学生陈思语说,她来到“童乐园”后,只学了一个多月的电子琴,就在县里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胡升校很欣慰也很骄傲,他告诉记者,孩子们学习文化课固然很重要,但音乐、体育、美术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当然不仅仅是学会一两样乐器那么简单,但学会一两样乐器,对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是大有帮助的,而越早学习,越容易学会。

甘溪滩镇干部覃优胜说,胡升校开办“童乐园”以来,周边乡村的孩子变得更加有礼貌,玩手机游戏的少了,学习氛围浓厚,有条件的家里还购买钢琴,这是以前农村从未有过的事。经胡升校老人辅导,山村走出了一批寒门学子。傅黎明、金春等大学生,在大城市安居乐业。

微信图片_20240204160218.jpg

胡升校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坚守大山27载,胡升校的头发变得雪白、稀疏,身体更加瘦弱,并且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胡升校远在美国工作的儿子和在常德工作的女儿,担心老人的身体,多次邀请老人去城里或者美国享清福,但胡升校坚持住在村里,因为他每个周末要给留守儿童上课。

亲友关切问及胡升校这么操劳图什么?胡升校常将人引到图书室,指着一幅“童乐园”书画和对联:“给童乐享童乐与童共乐,悦其人乐其事劳而不倦”,告诉他们,这便是他的内心写照。

“只要蜡烛不灭,我就一直发光。”胡升校笑着说到。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妍

编辑:朱志姣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646846/96/135097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