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 据常德晚报报道(记者 张洵恺 刘颂 实习生 钱琼娇)常德动物园的去留,成了老园长刘水池最大的心结。他说:“目前常德城区人口已经超过了60万,真的需要一个像样的动物园。如果这个动物园没人接手,以后想再建就难了。”
刘水池口中的难,不是指别的,而是指根据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要申请经营一家动物园所需要的相关许可证非常难办。按照我国对动物园的分类,常德动物园属于私营性质的城市动物园,由于开办时间早、资历老,已经持有养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许可证,可以养殖老虎、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动物园共有野生动物2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全省除了长沙和衡阳,就只有我们这里拥有这个资质。”刘水池语气中带着惋惜和无奈,强调自己还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
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养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许可证要由国家林业局颁发,养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许可证由省林业厅发放,像常德市动物园目前的情况,如果没有人接手,现有的资质将作废,如果以后想重建,就需要重新申请,而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刘水池每年都会受邀参加全国的动物园联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物园负责人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心得。“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新办动物园需要大量动物,势必就会有人去保护区进行抓捕,把动物带离原本的自然生存环境,这不科学,所以,国家现在严格控制新建动物园的审批。”刘水池强调,要想申请养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许可证,更是难上加难。2000年,常德动物园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想引进老虎,报告两年之后才批下来,还是指定在山东潍坊野生动物园购买,当时光运费就花了一万多元。
“没有了动物园,常德的孩子们看动物就不方便了。”刘水池回忆,以往每年都会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动物园参观,每次孩子们参观完毕准备离开时,刘水池都会大声问他们同一个问题:“鸵鸟有几根脚趾头?”看着孩子们面面相觑的表情,他就会开心地公布答案:“非洲鸵鸟是两根脚趾头,澳洲鸵鸟是三根脚趾头……”这个玩笑开了多少遍,刘水池也记不清了,但他乐此不疲。
园地面临拆迁,自己也马上要退休了,刘水池除了放不下这些和他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伙伴”,更怕就此浪费了苦心经营一辈子换来的动物园资质。老人期盼着市里早点给一个明确的答复,也更期盼能规划出一块新地继续保留常德动物园。他说如果有需要,他甚至愿意动用私人关系介绍朋友来常德投资,把动物园建得更大更好。
静静地坐落在屈原公园一隅的常德动物园,这些年虽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却一直深深存在于市民们的脑海中。本报的这组系列报道推出后,勾起了众多市民的回忆。“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学校曾多次组织去动物园,有些动物我是看着长大的。”今年26岁的黄玉婷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如今在市城区开了一家自己的小店,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动物园里那两只慵懒的老虎和老园长关于鸵鸟的那个玩笑,她真心希望动物园能留在常德。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洵恺 刘颂 钱琼娇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