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电骡子”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红网常德站5月7日讯(通讯员 胡毕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目的,一切依靠群众是手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新形势下,常德供电公司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用“电骡子”精神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创造出好的工作业绩。

  壶瓶山供电所是湖南海拔最高的供电所,三分之二的地方不通汽车,是全省供电环境最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基层供电所。36名员工在所长覃道周的带领下,承担着876多平方公里1.4万户用户的供电、保电重任。从2007年开始,售电量按20%的速度逐年递增;连续5年电费回收100%,分月结零无欠费;2011年实现10千伏线路零跳闸,2012年、2013年综合线损始终保持在6%左右。优秀的业绩源于“电骡子”务实、敬业、创新、进取、奉献的精神。壶瓶山上的“电骡子”,心善情真、贴心为民。将遍布湖南屋脊沟沟坎坎的供电网络,化作党和政府与山区百姓息息相通的“连心桥”;长期坚持为群众捎带生活用品、捐助失学儿童,照顾“麻风村”的孤寡老人,他们的事迹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第一,弘扬“电骡子”勤勉质朴,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06年初,壶瓶山地区还有448户山民没有用上电,他们大多散居在近乎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中,“户户通电”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山区群众用上电,“电骡子”们在农户家安营扎寨,一住就是半月。没有床铺,从牛棚里搬来包谷秆,铺在地上睡;没有大米,就啃几个红薯充饥;水泥电杆无法运进山,就想办法用树木替代……到2006年11月底,共计完成新建10千伏线路73.76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51台,新建低压线路1300千米。“电骡子”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为人民服务的心意点亮了壶瓶山的村村户户。

  山区和平原条件虽然不同,现在和过去经济水平虽有差异,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党员吃苦在前、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不会过时。当前,常德电网建设的底子还很薄弱,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勤勉质朴,吃苦耐劳的“电骡子”为镜子反“四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电网发展的关键部位和配网建设的薄弱环节上,着力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致力打造坚强电网,努力让群众用上满意电、放心电。

  第二,弘扬“电骡子”忠诚企业,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对人民高度负责。“我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工作在大山,这是我赖以生存的土地,有责任把这里的工作做好。”以所长覃道周同志为代表的“电骡子”,怀着对这方山水这方人的深厚感情,长期扎根山区,坚守大山农电岗位。2008年特大冰冻,壶瓶山高低压断杆断线有50处,11个村、1352用户断电。面对特大灾情,供电所全体员工寝食难安,日夜兼程,抱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拼命抢修,在最寒冷的时候及时为群众送去了温暖与光明

  “电骡子”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展开工作,以心换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壶瓶山,每当农电工“砍青”维护电路时,附近的乡亲都会自发来帮助,并反复叮嘱他们怎样预防五步蛇、葫芦蜂的袭击;每当山体滑坡、电杆被泥土和岩石掩埋,乡亲们也是闻声而动,一起抬电杆、拉电线、垒护坡……供电所成立之初,仅壶瓶山片区拖欠的电费就达40多万元。如今电费连续5年月结月清,无一分钱欠费,许多老百姓还主动预交电费。可见“一切依靠群众”才是工作中克难制胜的法宝。弘扬“电骡子”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始终对人民高度负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亲民情怀;就是要学习他们“善于为民服务、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敬业精神。

  第三,弘扬“电骡子”立足本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夯实基层基础。壶瓶山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供电所管辖4条10千伏线路330千米,低压线路1397千米,线路所到之处,不是高山就是峡谷,维护难度之大,作业区间之远可想而知。供电所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用“猴子能上我们能上”、“爬着回去也要抢修”的勇气和豪气,多次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所长工作室”微信群,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交流各班组好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将各项工作以“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在质量、成在执行”的方式让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电费回收等各项指标齐头并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壶瓶山供电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群众智慧,发挥群众力量,使“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享誉三湘大地。基层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电骡子”精神,就是要以电网先锋党支部和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以整风的精神严格党内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扫除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所、营业网点、基层班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盲点,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真正让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第四,弘扬“电骡子”创先争优,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知难而进找方法。覃道周同志及团队在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面对困难不推不烦不惧,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实际相互探讨。面对工作人少事多、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该所建立设备主人制,将每一根杆塔、每一个台区管理责任划分具体到人;2013年,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新思路完成了172个台区的综合整治,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客户回访满意率均达100%;截止到2014年3月底,实现安全生产2619天,配网“零”跳闸,台区漏电总保护“三率”始终达到100%。这些从群众中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壶瓶山供电所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客户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壶瓶山供电所,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应付,而是边做边学、边查边改,深入群众听意见,结合实际找方法。我们做任何工作,千万不能抱着工作做给上级看,应付群众的心态。弘扬“电骡子”精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到群众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抓落实、重执行,把心思花在具体工作上,花在解决问题上;弘扬“电骡子”精神,就是要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

  第五,弘扬“电骡子”为民服务,心善情真的奉献精神,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电骡子”们始终把帮助群众、解决群众的疾苦当作份内之事。从2007年开始,开展“阳光服务箱”便民服务,“进山带商品,出山带山货”成为员工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近6年来,累计为群众捎带货物超过7万公斤;长期资助5个孩子上学,为“麻风村”老人送温暖。每月到帮扶对象家走访,过年过节为他们送米、送肉,长期为帮扶对象免费安装、维修室内线路,保证安全用电。“电话叫、电工到,‘电骡子’为我们做的好事,堆起来就是一座山。”提起这些善良的好“伢子”,山区的群众分外动情。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像“电骡子”一样,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主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为群众实事好事,而不是等到群众反映强烈了,或者上级指示下来了,才去解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坚持“你用电、我用心”,定期走访社区、街道、企业,挖掘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在改善服务方式上动脑筋。从“电骡子”宝贵精神中不断吸取力量,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切实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胡毕正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86/2014/0507/1196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