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庆促销的常德观察

  

 

  超大的广告、超低的折扣,商家肯定想获取更大的收益,否则不成了“赔本赚吆喝”?

  保春节 挖洋节 造新节 节节都不放

  自打市场由“独舞”变成“团体舞”,物资匮乏时代商家“一枝独秀”的局面便被激烈的竞争所打破。“以品种齐、款式多取胜”的商家早已不是市场的“宠儿”,不一样的商家品种大同小异,除了服务比拼就只剩下价格竞争。但长期的价格战商家们也难以承受,节庆市场便成了价格促销战的主战场,以“一剂兴奋剂”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过了父亲节又过国庆节,国庆节后又是“双十一”光棍节,过完“双十一”又等“双十二”,“双十二”完了又有“双蛋”(元旦、圣诞)……这要数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商场里过的节啊,估计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商家们“热衷”过节早已不是秘密,节庆成了商家们的促销法宝,“有节过节,没节造节”成了商家的营销策略。

  尽管业内早有抱怨,节庆促销的整体利润是下滑的,但商家们依然乐此不疲。中西情人节、中西父亲母亲节、“双十一”、“双十二”……一样样地被挖出、造出,这让顾客们彻底见识了商家的营销智慧。记者就此与某商场的市场部负责人闲聊,这位市场部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是:“节庆促销时的营业额是平时的两倍。”哦,原来如此。

  情人节谈感情 妇女节卖实惠 节节各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节庆促销主题都是相同的。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根据节日的内涵不同,商家给促销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定位。

  “亲情类节日,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主打亲情、友情,而像国庆、圣诞、元旦、春节等中西传统节日则主打折扣、消费,折扣大的在后者。”一从事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如此定位有其深层次的市场考虑。喜欢逛街的都知道,即便是节庆促销,参与节假日打折活动的也并非是全部商品,常常以服装、鞋帽作为主打。像餐饮行业,节假日涨价还来不及,肯定不乐意参与打折让利。化妆、文体、药品之类,在打折的行列中,也往往难觅其身影。以化妆品为例,记者曾与某品牌化妆品的营销策划交流,她告知化妆品季节性、过时性都不强,而且化妆品一般都有固定的消费群体,过度打折促销会降低品牌价值。

  这便是为何节庆促销都在季末、季初的缘故。因为服装、鞋帽的季节性极强,同样一件服装,在不同季节,对消费者效用极为不同。而且作为服饰消费主体的女性对服饰的时髦性又要求极高,所以“三八”妇女节、国庆节等季末、季初都属于打折促销的重点节日。另外,像圣诞、“双十一”、“双十二”,甚至包括元旦等,属于岁末促销的范畴。据业内人士透露,对商家来说岁末最重要的就是冲量,所以各家打折的力度比较大,各方面的备货也比较足。这也是很多商家把店庆日等放在岁末的缘故。

  八折 五折 折上折 折折有奥秘

  该说促销手段了。记者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的“2·14”情人节,一直在观察市城区各大商场、卖场、专卖店的折扣情况。仔细观察发现,目前我市主要的打折促销方式有直白式、隐折式、返券式三种。其中,直白式便是八折、五折、买一送一等,多见于步行街等商贸区的门店;而隐折式则是“满200减50”、“满300减150”之类,多见于大型商场。

  直白式顾名思义,就不在此多谈,主要来说说隐折式和返券式。说实在的,节庆促销期间“满200减50”、“满300返100”这样的小折扣是很少见的,一般商家们都愿意在此期间大方地打出“买200返100”甚至“买300返200”的优惠,或五折、三折起。真的吗?算算便知。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项公式,即折扣率=实际消费金额/(实际消费金额+返券金额)。以“满300返200”为例,如果正好买了300元商品,300/(300+200)=0.6,至于“满200返100”嘛,实际是6.7折。至于“满200减100”、“满300减200”之类的,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没有几件商品最后没有个“9”的,不是1999就是999。抱歉,199不能当200使,299自然也不能当300使,你不得不承认,这顾客真没有商家精明。

  节庆促销的隐形挑战

  不管折扣的奥秘有多少,节庆打折的商家还是做了让利,毕竟这是其营销手段,只是把利润有条件的最大化而已。

  其实,所谓的节庆促销就是场商家之间的价格战,在市场已经多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早已走出了区域化的概念,即便是常德的节庆促销经济同样也迎来了多层位的挑战,价格这剂兴奋剂,未必就是市场万用药。采访中,记者接触到很多的消费者,谈及节庆促销,表示出司空见惯的同时,也谈到了消费市场的转移。“步行街的商品并不多,常德离长沙才2个多小时的车程,那边商品更多,折扣更低,我都是积攒了一段时间之后去那边买的,往来一趟也未见得比常德贵。”这样的回答记者听到了不少,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常德离长沙、株洲、武汉等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大型城市、商业城市的吸引力吸走的不仅只有常德本城的顾客,还有湘西北地区其他市州的部分顾客。尽管有商场营销人员反驳,在城区消费外移的同时,县域消费也在上升,即便如此,他也并没有否认外移的仅仅只有城区消费,“这种区域竞争,我们没法阻止。”

  除了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网络经济的繁荣,也对节庆消费给予了极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更是全方位的,如果说区域冲击需要交通做基础,那么网络冲击只需要一台电脑。对于这点,虽然也有商场营销人员以自己的商品更新潮予以回击,但是更多的商家还是抱怨“商场沦为网店试衣间、看品会”。

  可想而知,节庆经济遭遇隐形挑战已不可避免,价格战之外谁是最后的救星,记者同样拭目以待。

  随着“2·14”情人节最后一股人潮的离开,这场始于去年10月止于今年2月的“节庆促销季”算是结束了。曾几何时,随着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促销成了市场的热词。没有无由头的爱,促销也是一样,“厂长跟小三跑了,欠了一屁股债”这类的噱头自然只是偏门,芝麻小店用用便可,“师出名门”的商场、名店当然看不上,节庆促销便成了不二之选的“正道”。

  ■常德晚报记者 谭明 文/图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谭明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86/2014/0218/12248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