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直相关单位二O一四年工作思路解读

  红网综合讯 据常德日报 编者按: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期集中轮训班上,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2014年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改革”、“发展”、“民生”等关键词频繁闪现,让我们对明年常德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本报今日推出专版,对有关部门2014年的工作思路进行解读,为来年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推进新常德新创业,进一步提振信心,加油鼓劲。

  突出三大着力点 稳中求进三量齐升

  关键词:稳中求进

  工作重点:

  1、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着力。

  提升服务业发展比重。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火车站、步行街、桥南、白马湖商圈;建立市民创业平台。

  提升城镇化率,重点推进津澧融城。

  2、围绕抢抓改革机遇着力。

  抢抓金融和融资体制改革的机遇,抢抓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机遇。着手培育常德的民营银行;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产业投资公司。

  3、围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

  围绕三大领域,推进30大项目。“三大领域”,即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民生,30大工程,即:现代产业10大工程(中联重科常德千亿产业走廊建设,常德烟厂易地技扩改和芙蓉王现代新城建设,常德南车产业园,华电常德电厂一期工程,金健米业百亿工程,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常德农产品物流交易展示中心,柳叶湖水世界工程,世外桃源工程,白马湖商务商业中心);基础设施10大工程(黔张常铁路,安慈高速,“T”型沅澧快速干线,常德五县一市天然气输配管道工程,“三改四化”工程,皂果路过江隧道,沅澧水航道整治和德山新港建设,桃花源机场4D级扩建工程,市城区四大出城口建设,县市区水利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民生10大工程(就业保障、健康惠民、教育提质、城乡安居、社保扩面、扶贫帮困、生态环保、安全饮水、文化繁荣、科技创新)。

  壮大发展实体经济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双千双百”计划

  工作重点:

  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增长11%以上;“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

  1、抓梯度培育,做强企业方阵。

  实施“1115”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强化优惠政策引导,激活小微企业,力争年内催生1000户以上的小微企业。

  2、抓功能完善,提升园区经济。

  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科学布局发展。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拉开园区框架。以权力下放为突破口,搞活园区体制。以标准厂房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园区基础。

  3、抓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烟草、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突出抓好“两化”融合,启动并推进数字企业、数字园区建设,做好培育电子商务和常德智慧谷百亿工程建设工作。

  4、抓全民创业,夯实县域经济。

  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延伸配套,培育龙头带动型集群。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小企业群生型集群;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衍生型发展。

  5、抓项目建设,壮大工业增量。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两跳两建两推动

  工作重点:

  1、跳出农字抓农业,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主导产业体系。做大做专做优做强粮食、生猪、水产、蔬菜、林业“五个双百亿产业”。

  构建加工物流体系。重点抓好金健米业百亿工程建设,启动常德农产品物流交易展示中心建设,新增规模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

  构建经营开发体系。着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50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0万亩次以上。

  2、跳出农业抓农村,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扶贫攻坚、新型农民培育、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程。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县两级大力建设11个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本级重点抓好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4、建设美丽乡村。明年全市启动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抓好规划编制、产业培育、村庄整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农业开发开放。大力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常德现代农业建设。成立常德现代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试点;抓好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及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等。

  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扩容提质

  关键词:扩容提质 民生发展

  工作重点:

  1、加快城市扩容提质

  推进“三改四化”工作。继续实施“路改”工作,完成“一城四区”第二批“路改”项目;完成2014年“水改”和“棚改”工作任务;推进2014“四化”工作。

  构建“一江两岸”发展新格局。以把常德建成“双百城市”(100平方公里建成区、100万人口)为目标,拓展武陵城区向南、向北、向西发展,建设江南——德山新城、柳叶湖——北部新城、西部新区。推进白马湖商务商业中心建设。

  发展县域城市。高起点制定区县(市)城区发展规划;推进区县(市)城区成片综合开发;推动津澧融城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

  2、加强城市民生发展

  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3890套,其中新建廉租房2743套,筹建公租房15964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1206户,改造农业垦区911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24867户,新增租赁补贴653户。将敞开式小区改造纳入2014——2017年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项目。

  推进城市宜居建设。加强城建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抓好应急体系建设。

  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点突出沅安路花堤建设、滨湖公园、新老体育中心的提质改造工作;加快规划近期建设的城市公园(如姚湖公园、江南善卷文化公园、江南外滩公园等)建设进度。开展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工作。

  3、突出行业管理服务

  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企业行业形象;加强文明施工管理。

  4、强化系统内部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 扩大对外经贸

  关键词:招商引资 流通产业

  工作重点:

  1、招商引资坚持定方向、定方式、定政策、定责任的“四定原则”。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巩固长三角、对接珠三角、发展闽三角,开辟港澳台招商新战场。2014年,开发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

  2、外贸发展做好企业引进、培育主体、平台建设“三篇文章”。

  重点支持达门船舶、鸿鹰祥生物、金龙机电等全市“十大”外贸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落实海关、商检等部门协作机制。

  3、外经合作注重“两个路径”。

  加大境外投资。以越南、老挝、泰国等东亚国家和中亚、东盟地区为重点,鼓励和引导我市企业建立多元化境外加工制造基地。加快劳务输出。

  4、流通消费突出“五个重点”。

  把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待。

  抓住消费“支撑点”,不断壮大商贸主体;“着力点”,推进一批商贸重点项目和专业市场建设;“兴奋点”,服务民生,加大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力度,实施百城千镇县乡流通再造工程;“爆发点”,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或利用第三方平台采取网上交易市场、网上商店等多种电子商务形式实现网络直销;“关注点”,加大商务综合执法力度。

  建设精品工程 创建国字招牌

  关键词:六大旅游精品工程

  工作重点:

  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2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以上。

  1、突出一体:突出以旅游项目建设为主体,把“一城两区”作为旅游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全面推进“六大旅游精品工程”(梦幻桃花岛·欢乐水世界旅游项目,梦里水乡·江湖连通旅游项目,桃林花海·月光水城花博园旅游项目,桃花源景区提质、世外桃源古镇旅游项目,世外桃源·国际慢城旅游项目,太阳山森林公园、河洑森林公园)建设。

  2、强化两翼:强化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行业管理,通过抓旅游营销,活跃旅游市场;通过抓旅游企业服务提质,规范行业秩序。策划办好2014年第四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启动常德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3、配套三系:配套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4、创国字招牌。加快推进柳叶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桃花源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同步推进城头山和西洞庭湖湿地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启动壶瓶山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

  干线公路建设掀高潮 快速公交系统更完善

  关键词:沅澧城镇快速干线 快速公交

  工作重点:

  1、以谋划沅澧城镇快速干线建设为重点,掀起干线公路建设新高潮。按照“快速干线、产业长廊、绿色通道、城镇集群”的构想建成,为沿线区域插上发展的翅膀。同时,借此契机,加快14个、288公里续建干线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完成新改建通车里程85公里以上。

  2、以安慈高速尽早开工为重点,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安慈高速公路明年动工建设,加快宜张高速石门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在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3、以石龟山大桥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危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石龟山大桥,力争陆家渡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城区沅水四桥,确保澧水艳洲大桥建成通车。

  4、以促成沅澧两水千吨级航道开工建设为重点,抓好货运物流、客货站场、农村公路、港口码头等项目建设。

  5、以完善快速公交系统为重点,抓好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抓紧市城区快速公交一期拓展工程刹尾,确保明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抓好市城区新增500台出租车运力投放;实施“村村通”工程;推介津市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做法。

  6、以公路绿化、美化为重点,促进公路管理不断上水平。

  7、以区县(市)公路管理机构下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交通改革。

  8、以服务保障春运为重点,抓好当前相关工作。

  紧扣改革大局 做好发展文章

  关键词:改革 发展 民生

  工作重点:

  力争财政总收入增长13%,投入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分别达到20亿元、15亿元。

  1、把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在发展攻坚上。支持园区攻坚。支持县域攻坚,市级财政设立2000万元全面小康奖补资金,整合各类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拉长县域经济短腿;市县财政注资5亿元组建现代农业投资公司。支持交通攻坚。支持城镇攻坚。

  2、把推进改革的重点放在激发活力上。主动对接上级改革。积极推进本市改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按“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原则,探索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新路径,调动基层组织、企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3、把改善民生的重点放在共享发展成果上。完善社保体系建设。2014年重点推进社保征缴扩面,突出抓好“新助保工程”行动。启动完美社区建设。按照“网络化服务、信息化管理、便民化服务”的原则,市级财政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1亿元,带动区县配套投入,引导社会投入,力争全市每年用于社区建设的资金达到3亿元以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46亿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

  4、把强化监管的重点放在提高资金绩效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预算公开。强化投资评审。强化监督转型。

  坚持民生为本 落实人才优先

  关键词:就业 社会保障

  工作重点:

  1、健全就业机制,推进收入倍增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转变观念引导就业。全面实施“创业培训+小额信贷+后续扶持”的创业模式。

  2、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抓好扩面。着力解决个私外企业参保率不高的问题;抓好三产服务行业和被征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年内,全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类险种参保缴费人数和基金征收总额比2013年分别增长15%以上。

  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重残人员、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资助力度。全面实施新一轮“助保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4000名缴费困难的市直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稳步提升待遇。年内,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6%以上。

  3、规范管理服务,打造满意人社。

  以严格管理促公正。坚持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依法抓好公务员考录;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以汇聚人才促发展。从明年起,坚持在公务员招考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招录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人才,并逐年扩大比例。

  以权益维护促和谐。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中小企业和三产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严厉打击非法用工、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实施“五新”战略 推进“二次创业”

  关键词:改善民生

  工作重点:

  1、着眼于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有新作为。

  织好社会救助网。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把“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边缘户”、“失独”家庭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困难群体纳入救助范围。

  织好社会福利网。落实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动高龄老人补贴发放扩面提标。

  织好双拥优抚网。

  2、着眼于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开新局面。

  盘活完美社区板块。以社区的基础设施、组织构架、日常管理、便民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完美社区建设。

  盘活村(居)民自治板块。完成全市第九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重点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和公开工作。

  盘活社会组织板块。改革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4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3、着眼于公众认同,公共服务上新台阶。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殡葬服务体系。市城区在江南、江北各形成一套完善的殡葬设施体系。

  完善地名服务体系。

  4、着眼于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有新突破。

  推进行政区划适度调整。服务市主城区建设“双百城市”以及津澧融城战略,加快推进武陵区、鼎城区、澧县等地的乡镇改设街道工作。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救助审批制度改革。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86/2013/1223/12421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