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井下作业了半个小时后,老汪上来透口气。

在黑暗狭窄的地下管道内,老汪只能弯着身子作业。

满头大汗的老汪正靠在井口小憩,脸上、头发上都沾满了污物。

老汪正在清理CCTV管网探测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将对地下管道做“胃镜”和“B超”。

每天回到住地,老汪都要花很长时间进行清洗。

累了一天,在住地,老汪(图右)和工友喝起了小酒。
红网综合 据常德晚报报道
记者 张洵恺 通讯员 孔令芳/文 刘颂/图
芒种将至,收麦种稻,阳光炙热,雨水丰盈。可对包括老汪在内的20名管道清淤工人来说,这却像极了一场梦魇。从直径700厘米的井口下去,等待他们的是恶臭、闷热、蚊虫、淤泥……他们为一座城市的顺畅进入地下,大部分时候见不到光,身上却闪着光。
老汪全名叫汪文武,今年55岁,老家在鼎城区谢家铺镇,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整整8年,问及他工作中最不能忍受的事,老汪只轻描淡写地回了句:“早就习惯了!”
习惯了窄,他只需一把铁锹即可麾战淤泥。大部分地下管道直径不足一米,站不直,老汪就猫着腰,把淤泥一锹一锹地铲,一桶一桶地装,再吊上地面,装袋清运。
习惯了臭,他只需一根“白沙”即可提神换气。大量垃圾在管道内发酵,其臭可想而知,有些气体甚至有毒。为安全起见,公司规定井下作业人员一般半小时左右就要到地面换气,每次老汪上来抽支烟,就又下到井里。
习惯了热,他只需一桶冷水即可解暑纳凉。下井必须穿密不透风的防化服,在井下待一会儿相当于洗一次“桑拿浴”,自己的衣服几乎完全湿透,汗水和污水在脸上混流。老汪从冲洗车里接了满满一桶水,从头浇下。
习惯了累,他只需一杯“二锅头”即可忘记身疲。市城区的排水管道维护长度达371202米,井下常常淤泥过腰,拔一下腿都费劲,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疼。晚上回到住所,老汪和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喝杯小酒,谈天说地。
汪文武和他的工友们常年躬身在我们俯视才会注意到的世界,他们的这些“习惯”鲜有人知。但是,一如生活中的盐,容易被人忽略,每天又少它不得。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张洵恺 孔令芳 刘颂
编辑:白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