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据常德日报 市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吹响了“新常德新创业”的进军号角,勾划出了常德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迈向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宏伟蓝图,围绕“打造一个中心,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三个翻番,建设四个常德”,谋划中国梦的常德篇章。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常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75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在长、株、潭及岳阳之后;人均财政收入2586元,比全省4431元的平均水平低18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3元,均排在长、株、潭及岳阳、衡阳之后。这一组指标数据,看起来是常德人均均量的不足,道出的是常德经济总量的偏小,揭示出的是常德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的问题。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常德发展阶段性特征,突出经济建设中心,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一个中心”的发展定位,目标就是要把常德打造成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
市统计局局长唐子钧告诉记者,常德统计人,一直是常德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记录者,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已渗透到党委政府的决策,记录并见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成果,也影响着百姓生活,统计为新常德新创业服务应该更主动、更投入。 服务打造“一个中心”,统计工作大有作为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无论从统计的职能,还是从统计基本任务来看,统计在服务“打造一个中心”上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打造一个中心”蓝图需要完备的统计网络作为基础。当前,我国的统计网络包括由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乡镇统计、企事业单位统计组成政府统计体系和各行业调查、咨询机构构成的民间统计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具有完备的统计网络支撑,我市统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统计网络的整合作用,为市委、市政府推进“打造一个中心”进程提供信息支撑。
“打造一个中心”效果需要多样化的统计调查方法作为工具。“打造一个中心”过程中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如何,各项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怎样,需要统计人通过多样化的统计调查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打造一个中心”目标需要有价值的统计咨询意见作为依据。“打造一个中心”的目标是凸现常德在泛湘西北城市群中的中心地位。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广大统计工作者将常德的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泛湘西北、泛洞庭湖区、“3+5城市群”等经济社会发展圈的各个城市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劣条件,以便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打造一个中心”的决策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两个转变”,统计工作必须无缝对接当前中心
新常德新创业的发展要求就是推进“两个转变”,即推进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由省内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我市广大统计人应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在新常德新创业的大潮中真正发挥统计人应有的作用。现阶段要把工作重心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无缝对接,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要创新服务形式,尤其是要在统计监督上做文章,把推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作为统计服务的根本方向和落脚点。
具体讲,我市统计方式方法必须实现以下六个转变:统计工作要实现为国家服务为主,向为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服务并重转变;统计职能要实现以事后统计评估为主,向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评估转变;统计调查方法要实现以全面统计为主,向全面统计、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综合运用转变;统计调查内容要实现以经济统计为主,向经济统计、社会统计、民生统计并重转变;统计服务对象要实现以服务行政管理为主,向服务行政管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公众三者兼顾转变;统计成果要实现以生产统计数据为主,向统计数据的深层次开发和运用转变。
全市统计工作要通过实现以上六个方面的转变,真正适应新常德新创业的新环境,适应推进“两个转变”的新要求。
统计工作要成为实现“三个翻番”的助推器
新常德新创业的目标和落脚点是实现“三个翻番”,即在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同步翻一番。在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大潮中,只有不断提升统计自身能力,统计工作才会成为实现“三个翻番”的助推器,实现统计的真正价值。
在推进新常德新创业进程中,不仅需要我市统计部门提供大量的资料、预警信息和决策咨询意见,统计部门还应主动出击服务于事前的决策和规划、同时在事中实时监测新常德新创业的推进进程,在事后对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映,从而使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全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规划、监测、评价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建设“四个常德”,统计将强化建设14个统计监测评估系统
新常德新创业的实现途径就是努力建设智慧常德、现代常德、绿色常德、幸福常德。在建设“四个常德”的进程中,我市统计部门要更加牢固树立服务于党政领导、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宗旨,全市统计系统必须建立一套以政府统计为主导、部门统计为支撑的快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质量、效益(效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体制机制,以便对全市“三改四化”工程、“1115”工程、“双百工程”、小康进程、城镇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十项重点工程等实施进程、质量、效益(效果)进行统计与监督评估,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讲,现阶段我市统计工作的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以下14个统计监测评估系统:
围绕智慧常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科教统计监测评估系统,即由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统计局联合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体系;由教育局、体育局、统计局联合建立教育提升监测评估体系;由信息化办、经信委、统计局联合建立信息应用监测评估体系。
围绕现代常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现代经济统计监测评估系统,即由经信委、统计局联合建立新型工业化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开展对“1115”工程、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工业园区提升工程的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农村办、统计局联合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全市农业现代化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商务局、发改委、旅游局、金融证券办、统计局联合建立现代服务业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现代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
围绕绿色常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评估系统,即由住建局、规划局、交通局、城管局、统计局联合建立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城镇化布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三改四化”工程等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农村办、统计局联合建立美丽乡村监测评估体系,按照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工作要求,科学监测和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由环保局、农村办、统计局联合建立生态文明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环保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业污染和城市噪音治理、生态绿化等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
围绕幸福常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统计监测评估系统,即是由人社局、农村办、统计局联合建立收入倍增行动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就业政策的实施、创业型城市建设、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扶贫攻坚等工作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人社局、民政局、住建局、统计局联合建立社会保障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社保扩面、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统计局联合建立健康惠民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对现有统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监测和评估;由宣传部、文广新局、统计局联合建立文化提升行动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由政法委、安监局、统计局联合建立平安创建行动监测评估体系,通过重点调查、抽样调查、民意调查等方式,科学监测和评价平安社区建设、法治常德建设、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记者 王永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永刚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