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年村里的年轻人丨他们“逆流”而上 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7.png

桃源县理公港镇青年居委会俯瞰图。

红网时刻 记者 高芹 朱志姣 姜珊 常德报道

暮春时节,树木葱茏,春花绚烂,从桃源县理公港镇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40分钟,便到了青年社区。

五十年代,大队村委班子组建时,成员最大的22岁,最小的才17岁,“青年村”由此而来,一直沿用到2016年乡镇合并时,青年村更名为“青年社区”。

历史轮回,如今在青年村,年轻人如燕子归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为家乡变化写下生动注脚。

1.jpg

艾丽烽正在辅导学生。

她回乡坚守 让孩子走出去

偏远的青年社区,书声琅琅;明亮教室内,现代教学设备俱全;塑胶篮球场上,孩子们挥汗如雨……

刚来学校时,全校上下只有3台老式电脑,现在每个老师都配备了新电脑,全校只有两台老式投影,现在有了11个班班通,艾丽烽目睹了一届届学生的成长,亲历了教学课堂的改变,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改革。

2011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艾丽烽在一家公司做企业策划,外公和母亲都是教师,受家庭影响,艾丽烽于2013年参加教师特岗招聘考试,是年被分配到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泮头九年制学校。

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2016年8月,艾丽烽回到青年村,在钟家铺乡中学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农村孩子更需要知识的滋养,想把自己的青春热情洒在培育养育我的热土上。”

刚回来的那年,艾丽烽一周要上28节课,要写8本教目,“我就像砖一样,哪儿有缺口,我就填到哪儿去。”这些年,从语文到数学,从历史到道德与法,艾丽烽成了“万金油”。

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八方星斗。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艾丽烽这样想,也一直这样做。

艾丽烽班上一男生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但祸不单行,父亲突患重病。男生知道父亲患病的消息后,哽咽着问艾丽烽:“艾老师,我爸爸病了,我该怎么办?”“你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要坚强一点,做父亲的支撑。”那段时间,艾丽烽天天陪伴着男生,时时开导他,直至男生直面困难,考上桃源县第一中学。

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防辍保学,或是送教上门,艾丽烽把自己当成一个“光”点,哪里需要就在哪里闪光。“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光,点亮更多的光,让更多的孩子靠知识改变命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艾丽烽说。

3.jpg

骆彬正在收发快递。

他回乡开拓 让特产走出去

在青年社区,和艾丽烽一样,“80后”退伍军人骆彬也是一名返乡的年轻人。

2015年,当了8年兵的骆彬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句诗词,恰是青年社区的真实写照,骆彬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半个月后,骆彬的第一家快递营业点开起来了,打通乡村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村民终于不用翻山越岭驱车一小时去邻镇收件取件,和城里人一样,轻松跨入了网购时代。

青年社区村民艾泽富,一直想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多次前往云南贵州考察学习,但碍于中药材种苗对运输要求高,种植业一直搁浅。

骆彬的营业点开起来后,艾泽富购买的重楼、黄精等种苗一箱箱运进来了,艾泽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如今他的中药材基地已经开始往外出售药材种苗。

隔壁村的艾建成在村里开办一家小型红薯粉加工厂,每年春节前后,厂里的礼盒装红薯粉很受欢迎,骆彬要帮艾建成发几十上百件快递出去,厂里所需的袋子、包装盒、机器设备也是通过骆彬买进来。

像艾建成一样,家乡的腊肉、糍粑、腊肠、蜂蜜等土特产也通过骆彬,远销全国各地,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能销售增收。

2020年,骆彬担任青年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对于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方便了部分村民的出行,还在部分村道安装了路灯,改善村民夜间出行条件。“骆彬肯吃苦,能干事。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积极变化,新修了道路,加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村民艾国清说。

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年轻血液。实际上,以艾丽烽、骆彬为代表的返乡青年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流连大城市的繁华,而是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高芹 朱志姣 姜珊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2/04/29/1118137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