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位老兵都是一部史诗,这些光辉的篇章上刻印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记录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也写下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与决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党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关心退役军人的优良传统,引导退役军人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常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红网,对党龄50年以上的部分优秀老兵进行采访,多形式、多维度地展现退役老兵风采,营造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
方子珍敬军礼。
红网时刻 记者 黄刚 通讯员 袁芳 常德报道
“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我,党的初心是什么,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这也是我的初心。”精神矍铄的方子珍老人,丝毫看不出是一位80岁高龄,党龄已过50年的老同志。
方子珍,1941年2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县人。1983年调任常德军分区司令员,1997年荣退。
“当时,我到常德之后,工作除了保家卫国大练兵之外,更多的是协助地方抓经济建设,同时我还分管安乡的防汛工作。”方子珍上任不久,就被安排到安乡蹲点。
方子珍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
安乡是长江三口泄洪与澧水注入洞庭湖的必经之地,出了名的“水窝子”。整个常德是800公里的临洪大堤,其安乡就占了400公里。“那时候每年都有防汛任务,有时候轻,有时候重。以前的堤坝不像现在,都是沙堤,一涨水基本上就要防汛。”据方子珍回忆,在安乡的十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防汛任务多达上千次。
那段时间,他一直坚持一线指挥,现场摸排,跑遍了安乡的每一段堤坝,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我对安乡的了解都是靠腿走出来的,不走都不知道情况,怎么防啊,所以我对安乡感情很深,在我心里,它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方子珍笑着告诉记者。
让方子珍记忆最深刻的,还是1991年的那场抗洪救灾的战役。
当年6月30至7月14日,安乡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水流量最大、水位最高、持续时间最长、险情最多的汛情,其中刘家渡大坝情况最为危急。
洪水即将来袭,大堤上挤满了慌乱的群众。人们哭喊奔跑,随时可能发生踩踏事故。看到这一幕,方子珍拿起喇叭喊道:“不要害怕,我和大家在一起。有我在,保证不会有事!”此言一出,众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军人的承诺掷地有声。当时,六家渡大坝上出现一处管涌,如果不及时排除险情,包括县城在内的七个乡镇都会成为一片汪洋。“确定不了管涌具体位置,就没办法精准地堵住水流”,方子珍赶到现场后,决定亲自进入涵洞内部查看。
“看了那个地方以后,我决定要进去看看,他们说司令,你不能进去。我说我不进去,我怎么指挥啊 。”方子珍回忆道,进去看了以后,泥巴水泡过之后变软了,咱们编织袋也没有那么多,最后下决心,堵的大米,稻谷,(用)麻袋装上填(涵洞)。
经过抗洪战士十多个日夜奋斗,涵洞管涌终于被堵上,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再受到威胁,而这个时候,由于汛情紧张不能按时吃饭,方子珍的身体也几乎虚脱。“那时候我13个昼夜,都在防汛前线,困了就在凳子上眯一会,饿了就吃块饼干,喝点水。”
正是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方子珍在安乡蹲点10年,全县未溃一堤一垸,堤坝上,留下了方子珍永远也褪不去的“共产党人情怀”,当地群众都称他为“抗洪司令”。
1992年,方子珍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并出席了广州军区抗洪英模表彰大会。
方子珍荣退后,还积极关注党内生活。
除了“抗洪司令”这个称呼有名气,方子珍主持常德军分区工作期间,治军之严,也是远近有名。当年,按上级要求,常德军分区要组织一个技术过硬的应急小分队,用以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有人提出在草坪上训练,方子珍却不同意。“他们要选草皮地训练,我说不行,就在水泥地训练,一旦出现情况,人家不可能在草皮地跟你打,当兵的就是要能吃苦。”由于方子珍所带部队的不俗表现,省军区多次将表彰先进的现场会定在常德军分区。
常德军分区开展的民兵抓经济建设经验得到中央军委的肯定,当年的全军“以劳养武”先进典型现场会就在常德召开。经历过血与火、苦与累的淬炼,当方子珍回忆起这些风云往事时,显得云淡风轻。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守护一方百姓的安澜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时时刻刻想着人民,当好百姓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方子珍平时就会看看书、喂喂鱼。
在方子珍的家里,记者看到书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人民服务》等书籍。荣退后,方子珍一直坚持着两件事,一是收看《新闻联播》;二是阅读。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方子珍也将党史学习小课堂引进家里。“只要孩子们有空我就给他们讲一讲革命历史故事,讲一讲党史,让他们不要忘本。”方子珍告诉记者。
穿上军装,他是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脱下军装,他是初心不改的好党员。时间改变了方子珍的容颜,却从不曾改变他对党的忠诚。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 刚 袁芳
编辑:黄刚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