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整顿·先进典型丨余鑫:让蛛丝马迹“开口说话”

【编者按】学习身边模范,传承榜样力量。当前,常德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已全面铺开。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红网常德站联合武陵公安分局开设专题《武陵卫士》,聚焦公安基层一线爱岗敬业、执法为民的先进人物,让政法干警感受到榜样标杆就在队伍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微信图片_20210406154229.jpg

红网时刻常德记者 郑江晖 通讯员 胡智慧 沙伟 报道

在命案现场,为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在惨不忍睹的环境下进行检验;在炎炎夏日,忍着恶臭和蚊虫叮咬,近距离给高腐尸体拍照取证;为确定受害人身份,下河打捞浸泡已久的尸体……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这些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画面,却是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刑事技术室主任余鑫的日常。

微信图片_20210522110119.jpg

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刑事技术室主任余鑫。

在分局刑事技术室,余鑫的主要工作是痕迹检验,相较于其他岗位,痕迹检验工作虽没有近身抓捕那样危险,但他拥有和法医一样能力,通过勘查比对、录入分析和查档维护,让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开口说话”。

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18年的余鑫,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严谨、专注,在案件现场,他是心细如尘的“福尔摩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队伍建设和科技领域,他又是一位敢想敢做的革新者。作为全局公认的技术“达人”,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勘验各类案件现场4200余起,各类死亡事件900余起,通过现场痕迹、生物物证直接比中嫌疑人200余人。

“刑事技术工作,特别是痕迹检验,不像一线抓捕、应急处突那样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成功破案背后的默默奉献。”谈及为何会选择这条路,余鑫表示这跟他从小所受的家庭熏陶和爱好分不开。

“我父亲也是人民警察,从小耳濡目染,我对刑侦有一份特殊的情怀。”惩恶扬善的种子埋在余鑫心里,计算机专业的他毕业后,他毅然决定转行加入人民警察队伍。由于擅长观察和分析,2001年12月,余鑫成为刑侦队伍的一员,开始从事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工作。

痕迹检验能够为侦察和技术人员明确侦查方向,是各类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7月,常德某婴幼儿用品店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由于命案发生在城区,现场人流量非常大,犯罪分子近乎猖狂的作案手段引发市民恐慌。

“当时我们去现场勘查发现,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很强,没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余鑫回忆称。为最大程度保护案发现场,查找凶手遗漏下来的“蛛丝马迹”,他决定暂时将婴幼儿用品店门窗紧闭,和同事拿着有毒的显性试剂进入屋内进行痕迹检验工作。天气炎热,血液和尸体散发出恶臭,蚊虫在耳边飞来飞去,他却始终神情专注,一遍一遍地进行地毯式搜索检验。近乎一星期的废寝忘食,终于,他发现线索,找到一枚犯罪嫌疑人未清理掉的脚印。通过逐步比对,案件也迎刃而解,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捕归案。

“提取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证物,找出隐藏的线索,让真相浮出水面,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做的。”18年中,余鑫遇到过各种案件,无论哪里有案子,他都习惯性冲在最前线。

如今,余鑫已成为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刑侦战线的“技术尖兵”,参与侦破多起重特大案件,曾获公安三等功一次、“全省刑事科学技术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二等奖等奖励。

“技术民警相比其他警种更讲究细心和耐心,每次在现场发现可用的痕迹时,我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想起从警生涯,他的话语中藏不住热爱之情,“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场没有硝烟、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收集更多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找到真凶,给受害人一个交代,还社会一片安宁,这既是工作的动力,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怀着这样一份真挚的信仰,余鑫在“侦”途上一路走来,始终步履铿锵。“在许多人看来,我们的工作有点神秘,但其实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还原案件真相,维护社会公正。”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郑 江晖 胡智慧 沙伟

编辑:郑江晖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05/22/939062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