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德一医开展湘西北首例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手术

红网时刻常德8月24日讯(通讯员 覃佐岸 刘艳琼)8月23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葛良清博士率领的介入团队成功开展了湘西北首例冠脉腔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指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4a1da908f2e74e2cbf95fac8c9945f77.png

OCT介入手术现场。

87f7b0c079a64c24b647aea96bdd2258.jpg

术前OCT检查图像 /PCI术后OCT检查图像。

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轴向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是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IVUS)的10倍左右,同时成像速度快,可以探查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它又被称为“光学活检”。它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帮助手术者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整个诊断过程安全可靠。

手术当日,常德一医心血管内科葛良清带领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郭宁、张志翔等成员密切配合,为62岁冠心病患者施行OCT指导下的PCI手术,整个手术60分钟时间便顺利完成。

据葛良清介绍,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没法了解血管内斑块的三维分布情况,更无法判断易损斑块及斑块的构成。OCT的应用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被称为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它可以识别包括正常血管、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血栓、夹层和内膜撕裂,还可以精确评价远期支架植入后的内膜覆盖情况,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斑块、晚期贴壁不良、晚期血栓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价支架的性能、支架术后的愈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该项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IVUS)结合,对探究冠心病发病机制、优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今年是常德一医的“学科建设年”,作为医院五大重点发展学科之一的心血管内科,依托高端诊疗平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该项技术的运用标志着常德一医的冠脉介入治疗迈入精准治疗时代,它将为更多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覃佐岸 刘艳琼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0/08/24/82492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