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德消费警示:警惕“炒鞋”等小众消费引发经济纠纷

红网时刻常德4月28日讯(通讯员 徐知丽)一双原价一千多元的球鞋能炒到上万元、一个原价一百多元的玩具能炒到上千元。从“炒鞋”到炒“手办”,“冲、冲、冲” 已成为当下部分90后、00后年轻人的一种消费状态。从炒鞋、炒盲盒,到炒比特币,炒手办,炒作经济的发展从小众爱好“出圈”,成了新的二级消费市场。以90后、00后“炒家”为代表的全新炒作经济的崛起,背后是消费趋势的一次巨大的变革。然而,隐藏在这轮消费热潮背后的消费纠纷也逐步显现,甚至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商家吹鼓“炒鞋”,本质上就是推广饥饿营销,背后暗藏营销套路,最后被骗的都是“被套路”的消费者,这与之前“炒普洱”、“炒大闸蟹”等手段类似。年轻人把“炒鞋”当做一种理财手段是非常不理智的,“炒鞋”最突出的风险就是泡沫太大,球鞋价格容易被资本操纵。商家充分利用年轻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的特点,对球鞋、手办等二级市场推波助澜,形成的市场泡沫值得大家警惕。

针对一双原本两三千元的球鞋炒到上万元高价等乱象,常德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首先,球鞋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实行市场调节,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把“炒鞋”当做投资理财的手段,切莫投机。其次,消费者要理性看待球鞋文化,让球鞋回归原本的使用价值,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球鞋;最后,消费者在购买球鞋、手办或盲盒等物品时遇到消费纠纷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或到当地消费者组织寻求帮助。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徐知丽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0/04/28/71560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