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烧的火焰——武陵区英烈刘泽远的战斗人生

编者按:常德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块英雄的土地,一块风起云涌的土地,一块群星闪耀的土地。早在1922年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展党的建设,组织群众运动,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政权,常德老一辈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负重致远,许多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近日,常德市民政局联合红网常德站等多家媒体,走进沅澧大地革命老区,寻访革命遗迹,感受如今红色土地的新变化,体验老区人民的新生活,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红网时刻 记者 胡丹 通讯员 王磊 常德报道

武陵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辛亥革命前后,这里就是大湘西30余县俊杰英才汇聚之地。在党的创建时期,这里诞生了湘西北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德支部。大革命时期,这里掀起了湘西大地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潮,成为湘西乃至湘西北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贺龙、粟裕、滕代远、廖汉生、鲁易、邓乾元、杨英、丁玲等一大批革命人士或在此从事革命活动,或从这里起步踏上革命征途。土地革命时期,反革命“敬日事变”使常德城里的党团组织和进步团体遭受毁灭性破坏。但是,武陵人民在中共湘西特委领导下,开展反清乡、“年关暴动”等一系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在严酷的斗争中,刘泽远、肖洪贵、李芙等一批共产党人和王悦贞、陈兆森等“校场坪六女士”,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一组的一块平地上,肃立着一座纪念亭,长眠于此的是革命烈士刘泽远,陵园两侧“英雄碧血染汗青,烈士英名留风采”的挽联令人肃然起敬,四周的香樟翠柏郁郁葱葱,醒目的碑文无声地诉说着刘泽远烈士的战斗人生。

飞蛾喜欢光明,总是义无反顾向光明奔去,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惜。刘泽远烈士就是这样,他的一生有如飞蛾扑火,虽然短暂,却熊熊燃烧起来,充满了燃烧的火焰。

勤奋求学投革命 创办夜校建农会

1907年3月10日,刘泽远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刘拱桥村(今属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青少年时期,他先后就读于当地学馆,常德县第一高等小学堂、长沙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他参加长沙学生、工人声援“五州”运动的示威游行,大量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洗礼,逐渐成为学生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冬天,从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刘泽远回到了阔别三年的老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常德火热的工农革命运动中。1926年5月,在常德城西郊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岩桥寺乡农民协会。四官庙夜校的学员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参加农民协会组织。刘泽远因势利导,安排学员们去串联乡民。几天后,学员们就串联了丹洲乡300名农民,正式成立了四官庙农民协会,此后,全县各乡的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就在农村的农民协会星火燎原之时,常德城内爆发了中共党团组织领导的工人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按照中共常德地委的指示,刘泽远等人发动郊区农民积极配合,一举捣毁了设在河洑、落路口等处的4个税务稽征所,赶走了那里的税丁、税警。当年9月,刘泽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深入山区播火种 “年关暴动”狠击反动派

1926年8月初,贺龙率部进驻常德城。全县农村进入公开建立农民协会的阶段。刘泽远主动要求到全县最偏僻的黄洲区深山老林里去开展农运工作。他与贫苦农民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白天一起劳动,晚上一起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宣传革命思想,与许多农村青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刘泽远培养的这批农协骨干,在长茅岭一带山区组建起一支数百人“农民起义军”,攻占团防大队,杀死防团大队长和杂税局长,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反攻倒算的气焰。

1927年5月24日,常德“敬日事变”后,刘泽远把隐蔽在常德和桃源边界山区的共产党员。农会骨干50余人,集结于河洑山,成立农民自卫军,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几个月的腥风血雨,刘泽远的皮肤变得黝黑,完全褪掉了过去的书生气,成为了一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名刚毅顽强的战士。

1928年春节前夕,刘泽远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开展“年关暴动”的指示,决定带领河洑山上的农民自卫军,狠狠打击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他们白天隐蔽在深山幽谷,夜间分头下山,向豪绅派款、派粮,并陆续夺取敌人枪支40多支。2月3日(农历正月十二)这天深夜,北风呼啸,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刘泽远手执短枪,身着青衣,率领数十名年轻精干的自卫军“暗杀队”队员,乘着夜色,顶着风雪,从河洑山上飞奔而下,一夜之间处死三个土豪劣绅,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常德城乡传播开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当年8月,南县、华容、安乡、益阳、沅江、汉寿六县的地下党组织合并,重新组建中共湘西特委,刘泽远担任湘西特委书记。

大义凛然赴刑场 洒尽鲜血写汗青

1929年1月1日夜里,刘泽远等人正在汉寿大连障辰卯号堤防公屋召开秘密会议,突然被叛徒带来的敌人包围。两名共产党员立即掏出手枪堵住前门,向敌人猛烈开枪射击,掩护刘泽远从后门突围。在激烈的交战中,两名战友先后中弹牺牲。刘泽远刚冲出后门,敌人即追赶而至,刘泽远一边奔跑,一边向后面的追兵开枪射击,在跨过一道水沟时,

不幸掉入水中,追赶上来的敌人,乘机扑上来用刺刀对准刘泽远的双腿一顿乱刺,鲜血顿时染红了渠水。之后,敌人将寸步难移的刘泽远用箩筐抬到汉寿岩汪湖,再转到常德城内的陆军监狱关押。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利诱,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刘泽远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在一次审讯中,当敌人胁迫他写供词时,刘泽远冷笑一声,当堂挥笔写下了“我是共产党”五个大字。然后,大义凛然地把敌人痛骂了一顿。

1929年3月4日上午,在常德地方监狱通往城北泮池坪公共体育场的路上,一队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警,押着满身伤痕、嘴角流血的刘泽远,向刑场走去。刘泽远望着两边含泪相送的乡亲,深情地说道:“永别了,我亲爱的人民!”刽子手残忍地下手了,刘泽远昂首挺胸,双目含怒地倒了下去,牺牲时年仅22岁。这一天,和他一同牺牲的还有11名革命志士,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一片沃土。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守精神家园

刘泽远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名却与世长存,他飞蛾扑火般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后之来者。

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县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刘泽远烈士,于1952年将他的家乡命名为“泽远村”(现为泽远社区),在他的墓前修建了纪念亭,树立了纪念碑,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刘泽远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特殊节日,当地的党员干部、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成群结队地来到纪念亭,祭奠英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于心头,传承老区精神于万代!

年过古稀的刘大贵是刘泽远的堂侄,他从小听大人们讲起刘泽远的英雄事迹,终身敬仰英年早逝的堂叔。他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守护陵园,在纪念碑四周栽植杉树,打扫墓地,风雨相伴,迎送了一批又一批前来缅怀先烈的人们。

刘泽远的外孙刘志伟现在鼎城区发改局工作,他妈妈刘遗珍是刘泽远的独女,从5岁开始,刘志伟就听外婆和妈妈讲起外公的故事。他们一家六姊妹一直铭记外公的英雄事迹,珍视为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并教育后人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秉承“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家风家训。如今,这一大家已有20多位成员,80%都是党员,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烈士后代这份荣誉增光添彩。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丹 王磊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19/06/07/557947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