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鲁柏林(第二排右三)学生时代班级合影
1995年鲁柏林在台上做高考动员
鲁柏林在临澧一中上公开课
鲁柏林(右三)与常德市七中数学组教师合影
红网时刻常德7月26日讯(记者 白玲川 实习生 杜欢 史艳琼 通讯员 王春芳)座落在常德沅江河畔的常德市第七中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所百年老校里,鲁柏林算得上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 在鲁柏林的教学生涯中,教育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而他在任教期间教育出来的清华学生就有11名,鲁柏林也非常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中,鲁老师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作为常德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的鲁柏林,1983年毕业进入临澧三中,没几年便转到临澧一中,2002年被人才引进到常德市七中教学至今。一路走来,用自己35年的教学经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从一盏煤油灯到灯火通明的教室,莘莘学子迈过黑夜走向光明
回忆起自己高中那个时代,鲁柏林说:“当时的晚自习没有电灯,只能挑着煤油灯学习。现在的教室灯火通明,学生们再也不用依靠微弱的灯光学习了。那时候我们上课还得背着犁、锄头、箩筐去学农基地,烧泥巴修教室,大部分时间都在干农活,学习都是在农忙中抽时间。现在的学生就学条件比七八十年代好很多,就只需要专心学习。”
“以前备课都是手写,现在老师们备课直接在电脑上做课件,比以前更直观、简洁、生动、形象。以前试卷都是教师自己刻钢板,再手推油印机打印出来,现在使用激光复印机,比之前省事、美观、整洁,快速。”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幢幢教学楼盖了起来,教学设备也多了起来,从不知道多媒体是什么到一个学校能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再到多媒体进入到每个班级;从炎炎夏日只能躲在阴凉处看书到电风扇的普及再到空调教室学习;从点着煤油灯挑灯夜读到在暗黄的白炽灯下勤学苦练再到LED灯下的博览群书。鲁柏林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变化。
从一纸志愿书到网上填志愿,科技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鲁柏林说到:“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教学教材共进行多次改革,课本逐渐变得更加适应现在社会的活动性思维,而不再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的教材了。以前我们都是学习的大文、大理,现在都是3+X的模式,从2018届开始,湖南的高中将实施新高考改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来学习,就不再有明确的文理分科了。”
“我们那时候高考完了之后也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学校,填报志愿全凭借自己的感觉。那时我一个同学考的分数挺高,原本可以填报吉林大学,糊里糊涂的填报了吉首大学,结果发现吉首大学就在旁边的城市。”
科技的发达,让世界都成为了一个“地球村”,现在高考毕业后想去填报哪所大学,只需要打开电脑动动自己的小手指,所有大学的信息都一目了然。
从单项教学走向师生双向互动,改革开放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从前的学生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想要教育好一个学生就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心灵沟通,了解、引导和教导他们。尽量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三维目标教学。”
“以前不会有统一的校服,现在常德市七中要求穿着统一校服,穿校服的好处可以尽量避免同学之间攀比。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使七中的艺术生有很多,但是艺术生培训结束回校后也依然会穿起统一的校服。”鲁老师说到了常德市七中的校风是十分严谨的。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教育的大门,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拿着戒尺的老师,而是会走下讲台去融入到学生之间的朋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从鲁柏林进入教育行业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反复研究探索,只为能够更好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莘莘学子。看到学生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鲁柏林感到非常欣慰。
来源:红网时刻常德站
作者:白玲川 杜欢 史艳琼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