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较真劲多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员上“下水课”

  红网时刻常德7月5日讯(通讯员 覃业彦 盛云)“花薮中学在年初的教育质量表彰会上作了表态发言。这次中考综合评估直线上升了十多个名次,进入了全县前三分之一。”7月5日,石门县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谈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喜人成绩时,颇为感慨和自豪。

  近三年来,石门县教育局“较真劲,多举措”卯足了劲抓教育教学质量。从在全市率先编制《中小学教育教学规范》,为全县学校质量提升制定“标准”,到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教师育人的活力;从建成7所联盟学校、7个教育集团,探索联盟、集团办学共建共享,到建设“石门县教育资源网”,加强校际之间资源整合;从搭建多样化教研交流平台,建设6个区域性教研联组,8所“新课改实验基地校”,3所“新课改实验样板校”,到创新教研“动作”,推出“教研员上‘示范课’”“给质量薄弱学校送‘订单课’”等系列举措……每个细节的“精雕细琢”,让石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激励机制”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早在2008年,石门就开全市先河,设立了“高考质量奖”,且将奖金纳入财政预算。如何将激励产生最大效应,石门按7:2:1的比例,奖励优秀学子就读的高中、初中、小学,全程抓质量。正是对质量管理的“较真”,让该县高考成绩持续保持省市领先水平。

  “推门听课”是教研的“老办法”,石门却抓出了“新效果”。不仅建立了教育局干部、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层层“推门听课”的长效机制,规定每位机关干部每年赴乡镇学校听课不得少于10次,且特别重实效。在磨市镇中心学校,由县教育局副局长赵夏泉带领的教研“小分队”,就通过推门听课找出了该校教育质量不高的“症结”,开出了“良方”。按“方子”治疗,一年后该校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从“后进”变成了“先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精益求精抓质量,石门教育质量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该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优秀单位”,2017年名列全市第一位;高考、学考和中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来源:红网时刻常德站

作者:覃业彦 盛云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18/07/05/445766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