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橘香石门丨石门“种橘诗人”盛勇:橘香三十载,诗耕百亩园

编者按:在石门,柑橘是生计,是盼头,是橘农沉甸甸的幸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枚小小的“黄金果”,是无数橘农写给大地的情书,也是献给时代的答卷。

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橘香石门》系列报道,讲述这些土地守护者,如何用双手酿出生活的甜。

1副本.jpg

石门柑橘又红了,盛勇和妻子汪艮娥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这份家乡引以为傲的甜蜜风物。

2副本.jpg

盛勇引进的新品种阳光一号丰收在望,青黄相间的表皮被雨水洗得发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朱志姣 彭梦颖 石门报道

秋雨初歇,月亮湾潮湿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泥土香和橘香。盛勇的百亩橘园里,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青黄相间的表皮被雨水洗得发亮,这是一个介于期待与成熟之间的微妙时刻。

然而,对于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三十多年的盛勇来说,眼前的橘园既熟悉,又遥远。帕金森病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的脚步困在方寸之间。那条走了半辈子的田埂小路,如今已成为他需要凝集全部力气才能跨越的距离。

直到阳光破云而出,洒落在为防裂果而铺设的白色反光膜上时,整片山坡仿佛瞬间被点亮,如铠甲披身,寂静中涌动着无声的力量。

这里是盛勇的王国,他以病弱之躯,在这里种下两种东西:一种是能卖出30元一斤的、甜如蜜的柑橘;另一种,是已经发表了10多首、总计200多篇的,带着橘香的诗歌。

从摸索到精通

“对待土地,不能有丝毫侥幸。”这是盛勇在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后,得到的唯一答案。

今年57岁的盛勇,老家在石门县维新镇上庙湾村。1989年,他从学校毕业,招工进入石门县宝峰街道月亮山社区的月亮湾园艺场。青春的汗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了这片土地。他从小工做起,一直干到场长。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在1999年到来,园艺场改制,他承包下六十亩橘园,身份从管理者转变为彻底的“土地守望者”。

然而,土地的馈赠并非总是慷慨。因为缺乏技术、没有规划,他也曾经历过“浑浑噩噩”的摸索期,并在2005年遭遇惨痛的失败。“那一年亏得倾家荡产”,他声音平静,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看好的房子,就这么没了。”那次挫败,像一记深沉的钟声,震醒了他:对待土地,不能有丝毫侥幸。

真正的蜕变,始于一场生命的寒冬。2015年,帕金森病的诊断书,为他按下了生活的慢放键。肢体不受控的颤抖、突如其来的疲劳、日益频繁的摔跤,迫使这位曾经的实干家,必须将身体从繁重的劳作中抽离出来,从一个劳作者,变成一名研究者。

他悟出:“柑橘和人一样,营养要均衡。”他给柑橘找到了“滋补良方”:动物粪、菜枯、茶枯;也给柑橘补充“微量元素”:钙、锌、镁、铁、铜等矿物质;

他深知水是关键,夏季的焦渴会让柑橘停止生长,浇水成了重中之重;

他摸索出独特的修剪技巧,保证“近株挂果、春梢挂果”,让果子大小均匀、品相漂亮。

他的努力,让这片土地给出了最甜蜜的回报。2021年,他种植的柑橘一举夺得湖南省首届早熟蜜橘品鉴会金奖第一名。第二天,八辆大巴车载着各地的农业干部前来参观学习,默默无闻的月亮湾第一次“火了”。

从土地到诗行

如果说,种橘是盛勇与大地进行的外在对话,那么写诗,就是他与自己灵魂展开的内在唱和。

诗的种子,早在高中文学社时期便已深植。而后数十年,为生活奔波,那点文思被尘封于现实的冻土之下。直到疾病迫使他放缓脚步,那些沉睡的句子,才终于寻得了破土而出的缝隙。

自2018年以来,盛勇创作了200多首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篇,不少见诸报刊,被人亲切地称为“橘子诗人”。他的诗,主角永远是橘子。他视蜜橘为己出,为它们取名“盛勇蜜”;橘园丰收时,便是他送女出嫁之日。他见证着柑橘从花开到果熟的全过程,心中满是不舍与牵挂。在橘子成熟前两个月,他写下深情的诗句:“宝贝,两个月后你即将出嫁,我不会忘记你成长中每一天的样子。”

2021年6月,盛勇病情急转直下。双腿不受控制地抖动,日日摔跤,几近瘫痪的他,必须前往长沙接受手术。临行前夜微雨,翌日清晨,他执意再去橘园。初结的小果挂满露珠,晶莹如泪。那一刻,这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汉子,泪水夺眶而出。

手术前夜,在医院的病房里,对未知的恐惧与对橘园的牵挂交织发酵。在静默中,他写下《小别》:“站在即将分别的晨光里,你星光般的眼睛望着我,脸上挂满了泪珠,一粒忍不住要掉下来,我为你轻轻一擦,所有的泪珠纷纷往下,掉进土里、掉进我心里。”

命运在此刻展现了它的诗意呼应。手术成功,他归来休养,那一年曾与他“小别”的橘子,竟出落得格外丰硕动人。四个月后,这些果实为他赢得了人生首个金奖。病榻上的低语与丰收时的荣光,共同谱写成一首关于生命韧性的交响诗。

从个人到乡亲

如今,盛勇的橘园已绵延百亩。在这里,他既是扎根土地的科学家,更是精耕细作的艺术家。

2021年,他引进了皮薄如纸的新品种“阳光一号”。这娇贵的品种像任性的孩子,需要无微不至的照料。盛勇像读懂婴儿的啼哭,摸透了它的脾性:树的上部不能留果,下部果实才能挂得稳;浇水要像呼吸般均匀,稍有干湿突变,果皮就会开裂。

面对裂果难题,他铺下进口反光膜,如同为土地撑起一把智能保护伞。这层白色覆盖,既能控水保湿,又能反射阳光增糖着色。四年耕耘,成效斐然:裂果率从50%降至10%,产量从2000斤稳步攀升至4万斤,橙红色的果实饱满匀净,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他的橘子已成为品质的代名词,最贵的卖到30元一斤,去年销售额突破八十万。但对他而言,金钱从来不是终点。

“别人说我的橘子好吃,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盛勇总是这样形容自己——一个“种甜蜜的人”,他要把橘子种成糖,把自己种成诗。而今,这份甜蜜正转化为更宏大的理想。他渴望将半生摸索的经验倾囊相授,“让每个种植柑橘的老百姓都能赚到钱”。

疾病依旧如影随形,说话气短、步履蹒跚是他每日必须面对的日常。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做那个“被橘子甜倒的人”。正如他在诗中所写:“我死不悔改地相信,希望就在后头。”

此刻,他站在家中,望向那片青黄相间的果园。目光所及之处,仿佛已看见果实身披金红嫁衣的盛景。

在石门这片被希望浸染的山野间,盛勇的橘与诗,正并肩生长。每当秋风吹过,整片橘林都在低语着一个关于坚守与甜美的誓言。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朱志姣 彭梦颖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646954/52/1536222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