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8月25日常德讯(记者 陈妍)8月25日,常德市召开《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该《规定》作为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于8月20日正式施行,标志着常德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迈出法治化、制度化的重要一步。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苠睿、副市长马骏出席发布会,详细介绍立法背景、特色亮点及实施计划。
全国首创!立法护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是常德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然而,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政策支持分散、要素保障不足、营商环境待优化等挑战。“制定一部专项法规,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长效制度供给,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王苠睿表示。
据介绍,《规定》自2024年11月启动立法程序,历经三次审议、省级人大批准,最终形成19条、3800余字的“小快灵”法规文本。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固化招商激励、资金支持、审批改革等举措,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为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在常德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四大亮点:真金白银+全链服务+法治护航
发布会上,王苠睿阐释了《规定》的四大特色亮点:
一是“真金白银”强支持。法规将政策“软措施”转为“硬实招”,明确对突出贡献企业表彰奖励、招商引资落地激励、创新平台建设补助、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补贴、检验检测费用优惠等,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二是全生命周期服务。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推广,《规定》覆盖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开设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并首创“四个禁止”制度,全面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破解要素短板。针对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瓶颈,法规提出柔性引才、股权激励、人才编制保留等创新机制,同时设立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强化用地用能保障,系统性降低要素成本。
四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招商引资、投融资、科技创新等容错机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打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政府部署+立法标杆 双轮驱动产业进阶
马骏代表市政府承诺,将以《规定》实施为契机,通过细化配套细则、强化协同机制、精准服务企业三大路径,全力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作为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规定》不仅是常德立法创新的里程碑,更通过制度创新与落地实施的“双轮驱动”,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常德样本”。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常德正加速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地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引擎、增添新活力。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妍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