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程济安采访肖工安老人。
杨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卞兴红和王昌霞大娘。
”小背篓“宣传服务队队员和”中国好人“杜登文在去杨家坪村04003号的路上。
石门消防”小背篓“宣传服务队队员看望肖工安老人。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友清 石门报道
大山深处有人家
在“湖南屋脊”壶瓶山深处,有一个叫杨家坪的小山村。从石门县县城出发,沿省道S237西行110多公里,下车,过田家湾吊桥,爬上坡陡弯急的羊肠小道,登上十多米高的青石板台阶,一栋简陋而整洁的石头房映入眼帘,房屋门框上悬挂着一块铝制门牌,门牌上“壶瓶山镇杨家坪村04003”的字样虽被风雨剥蚀,但仍依稀可见。
这里是肖工安和王昌霞夫妇的家。
肖工安大爷和王昌霞大娘都70多岁了,身边无儿无女,都是二级残疾。王昌霞大娘是聋哑人,腿脚不灵便,勉强能洗洗刷刷,种菜做饭;肖工安大爷双腿瘫痪,站不起身,只能臀部绑着蒲团靠双手行走。
走进04003号,我们发现虽然陈设简陋,可干净整洁,两位老人穿戴整齐,家里的柴米油盐肉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是什么让这对年逾古稀且身体严重不便的老人能够体体面面地安度晚年?经过采访,答案就一个字——爱!
三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爱心接力
带我们去看望肖工安和王昌霞两位老人的是杨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卞兴红,一路上除了给我们介绍通组公路的拓宽硬化,千亩茶园的改造升级,有机蔬菜的扩产促销,卞兴红谈得最多的是两位老人。交谈中我们得知,两位老人虽然有身体缺陷,但吃苦耐劳,为人善良,很会盘算过日子。他们的石头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夫妻俩用背篓从后山背回石头一块一块磊起来的,坚固雅致,冬暖夏凉。随着年龄的增大,两位老人的身体大不如前,生活上出现了一些困难。2014年晏发龙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两位老人被纳入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2021年卞兴红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前任吴伟鑫交班时反复叮嘱:“像肖工安这样的特殊人群,你一定要多费些心。”
“他们的医疗保险是村里代缴的,每人每年有1692元养老金,每月有470元低保、360元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还有一年1457元的公益林补助,加上王昌霞自己的种植养殖、邻里乡亲和社会人士的爱心捐赠,吃喝完全不用发愁。”卞兴红给我们介绍。
长期的关爱,卞兴红与两位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刚来到04003号屋前的硪场,正在廊檐下削土豆的王昌霞大娘便笑盈盈地起身给我们搬板凳。她不会说话,面对卞兴红用手比划了几下,然后指指石头房。卞兴红给我们翻译说“大娘说肖工安大爷找我有事。”我们随卞兴红进屋,肖工安大爷坐在地上的蒲团上。卞兴红蹲下身子,帮肖工安大爷整理着裤腿,“您找我有事?”肖工安大爷细声说道“上次给我买的药很好,吃了胸口舒服多了。剩下的药只能吃五天了, 下次来请给我再买两瓶。”肖工安大爷一边说,一边颤颤巍巍从身后摸出一包烟,指指我们,硬要塞给卞兴红。站在一边的王昌霞大娘又对着卞兴红比划,嘴里不停地“嗯哦,嗯哦”。卞兴红笑着给我们翻译道,“大娘说稀客第一次来家里,不能没有礼数。”
在门边的外墙上,我们看到挂着三把剪刀。我疑惑地问卞兴红,他腼腆地笑笑,“这是我和前两任村支书挂的,我们山里人有个习俗,认为家门口挂剪刀可以辟邪。”卞兴红接着解释,“其实我们都不信迷信,可还是希望剪刀能给老人驱灾避害。”
“小背篓”们的“爬普”“阿妈”
石门县土家族人口众多,“爷爷”“奶奶”在土家话里叫“爬普”“阿妈”。石门县消防救援大队“小背篓”宣传服务队队员朱昌盛、申巧玲和向梅芳等都是土生土长的土家儿女,大家都亲切地称肖工安和王昌霞老人“爬普”“阿妈”。
2020年春末夏初,“小背篓”宣传服务队登上壶瓶山开展消防安全“敲门行动”,认识了肖工安大爷和王昌霞大娘。从此,“小背篓”们便成了04003号的常客。硪场下的青石板台阶,留下了“小背篓”们密密麻麻的足迹。
“第一次来听网格员介绍,这栋房子是屋主四十多年前叩石垦壤用了一年多时间磊起来的,我们都被深深震撼,既为屋主的吃苦勤劳和建房手艺感到惊讶,又感叹岁月的无情,因为那时爬普和阿妈的身体都已经不太好,基本上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我们回去向大队领导汇报后,大队领导决定对爬普和阿妈结对帮扶。”没过多久,我们再回壶瓶山,对04003号的用电线路进行了全面检修,更换了液化气罐软管,冬天又为他们添置了安全的电烤炉。今年春节期间给爬普和阿妈拜年,发现家里的液化气罐软管老化变硬,便更换了金属包覆管,避免老鼠啃噬漏气引发危险。”朱昌盛说。
“每次来,我们都会给爬普和阿妈带些生活必需品。过春节,我们会为他们添置新衣、鞋帽。前面送来的灭火器已经快过期了,这次我们带来了新的。”申巧玲补充道。
申巧玲加入“小背篓”宣传服务队之前有社区工作经历,为人亲和,心事细腻。每次来04003号,她就像回了娘家,打扫屋子,整理被褥,跟爬普阿妈唠嗑,细心观察家里缺啥。这一次,申巧玲给阿妈带来了围裙和瓜果削皮器。小小礼物,浓缩着申巧玲对爬普和阿妈的殷殷之情!
“四年多的来来往往,爬普和阿妈已经成为我们的牵挂。大队到杨家坪村110多公里,我们不能每天来,但每月的入户宣传我们必到杨家坪村。逢年过节如果来不了,我们也会委托相关人员上门看望他们,并通过视频表达祝福。”返回的路上,朱昌盛不舍地回头凝望着远处的04003号。
爱心汇聚的04003号
除了屋主,杨家坪村04003号屋前的青石板台阶,走得最多的是202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壶瓶山邮政支局投递员杜登文。“小背篓”宣传服务队结对帮扶04003号以来,每个月都有那么一两次,杜登文身边多了身穿“火焰蓝”制服和土家服饰、身背背篓的消防宣传服务队员。“你们尽管放心,只要到杨家坪村,这边没有邮件我也会绕道过来。因为这是你们的嘱托,也是我们共同的牵挂。”在攀登04003号屋前的青石板台阶时,杜登文一边伸手拉申巧玲一边说。每天打卡04003号,已经成为杜登文的常规动作。
“覃大姐托您个事,麻烦您经常去肖爬普和王阿妈家看看,特别是雨雪大风天气,他们年龄大了,身体都不好,身边又没有人,只能靠你们这些左邻右舍多费点心了。”在04003号邻居覃大姐家入户宣传时,“小背篓”们托请屋主帮忙照看照看他们的肖爬普和王阿妈,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有急事拨打我们和村里卞书记的电话都可以”。
虽然是邻居,覃大姐家与04003号却隔得比较远,大约有两百多米。因为山里没有大片的平地可以建房,山里人家都是单门独户。覃大姐说04003号的主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左邻右舍没少给他们帮工,春播秋收,割麦插禾,没一个人提报酬的事。
2024年3月,新华社记者程济安、常德日报记者蔡文龙通过“小背篓”知道了杨家坪村04003号。4月初,程济安、蔡文龙利用到石门县采访的机会,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与“小背篓”们一起前往杨家坪村看望两位老人。肖工安坐在蒲团上不能站立,为便于采访,程济安便蹲着与老人交谈。“国家有养老金和困难补助,卞书记、消防员、杜师傅(杜登文)、隔壁邻居,对我们就像自家的老人。我和老伴不中用了,但衣食无忧,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这些好心人!”肖工安拉着程济安的手,列举着大家的好,眼中有热泪溢出。期间,王昌霞时不时“嗯哦,嗯哦”的插话,拿出橱柜里漂亮的绣花鞋,扯扯肖工安崭新的夹克,指指申巧玲和朱昌盛,然后翘起大拇指。
厄运降临,有政府兜底;麻绳折断,用爱心凝结。大山深处的杨家坪村04003号,那栋用石头磊成的历经四十多年风雨的小屋,新时代爱的故事还在不断演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还将继续传承……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邓友清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