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习时报》刊发周振宇署名文章——《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推进补短板工作》

图片

原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6月3日第05版

6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了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署名文章《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推进补短板工作》。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围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补短板问题,学习时报高端智库版约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地方领导,展开此次三方笔谈。

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推进补短板工作

湖南省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振宇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濒临洞庭湖,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432条,城市水域面积超过20%,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直接关系市内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效果,必须站在统筹做好“水安、水净、水亲、水流、水游、水城”的工作高度,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的短板弱项。

坚持尊重自然,着力解决雨污分流。做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作,首先必须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对待雨水,必须适应自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对汇水区新建改造海绵城市雨水设施和排水设施,截留封堵河道沿岸污水口,雨水泵站配套建设生态滤池,建设和修复城区重点河湖驳岸生态,有效提升城市水系纳水、净水能力。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城市硬化、加强城市绿化,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有限的雨水资源利用起来、把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发挥出来。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通过清淤疏浚拓宽提升水系纳水能力,通过雨水湿地和下沉式绿地建设提升雨水净化和调蓄能力,通过海绵院落和绿色屋顶改造提升雨水综合利用能力,切实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减少污水的生成。

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全环节治理。更加注重减少生产生活新水取用量和污水排放量,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加强污水排放、收集、处理全环节治理,着力推动污水全范围、全过程有效净化。严格把好排放关,加强排污、排水许可管理,扎实开展地温空调水、施工排水、洗车排水和餐厨污水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做到源头治理、源头减排。严格把好收集关,加强老旧破损管道的更新改造、雨污合流管道的分流改造、雨污管网错接的整治改造、末端收集支管的建设改造,着力解决管网渗漏、管网混接错接、污水直排河道、雨水混入污水造成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严格把好处理关,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分区建设和运营管理,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日常运行监管、运营绩效考核,对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制定并实施“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稳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目前,常德市城区尾水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排放,日处理量合计达到33万吨。

坚持精细精准,强化智慧监管。把精准思维贯穿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规划引领、点位监测、数字赋能,全面提升管水治水现代化水平,促进水生态明显改善。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和优化城市雨水收集、给水、排水等多个层面的专项规划,明确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具体项目与指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点位监测,对城市水体各个点位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非达标排放等情况。强化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启动智慧排水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排水信息、水质情况实时监控、智慧管理。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周振宇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646840/96/139684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