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膜竟然会让女人变丑 长时间贴面膜等于养菌?

  最近新浪流行这样一条微博:“今天一女生告诉我,生命科学院院长演讲一场,彻底改变了她。当时院长说:我就不明白你们女生为什么喜欢敷面膜。不知道胶原蛋白大分子不能被皮肤吸收也就算了。那厚厚一层,不就是在脸上抹了层培养基么?还一敷敷半小时,皮表各种菌各种虫高兴坏了,等你敷完都四世同堂了。”

  胶原蛋白面膜基本不会有补充皮肤胶原蛋白的作用

  ​面膜的分类中,含胶原蛋白的面膜只占一部分。鉴于这条微博主要讨论胶原蛋白和脸上的各种可爱小生物,暂且忽略其他种类。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这种蛋白数量的减少和皮肤老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是胶原蛋白都是细胞自身利用基本原料合成的,而非把外来的胶原蛋白直接拉出来用(详见《细胞生物学》),所以通过吃猪蹄(猪手/猪脚- -)等等富含胶原的食物来补充胶原蛋白基本是给自己找安慰剂,通过面膜让皮肤直接吸收更是一种会被自己的脸嘲讽的行为----不要小看脸上的角质层好么,也不要以为细胞会直接吞下这么一个大分子好么,首先营养吸收器官是小肠不是皮肤,而且就算是专门负责”吃“的小肠粘膜也是吸收小分子的。

  所以胶原蛋白面膜基本不会有补充皮肤胶原蛋白的作用。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有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胶原蛋白面膜对于保湿和改善肤质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在于在面部形成一层胶原蛋白层来阻止皮肤中水分过快散失等而非直接吸收。

  面膜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

  且不论安慰剂效应是否真的存在,面膜之于女人,总是会让女人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充满了憧憬:或许那个吓人的面膜卸下之后,自己就会在镜子里看到一张公主的脸。

  水果面膜是否可以代替皮肤科医生?

  摈弃昂贵的美容院调理,以家常果汁与其他便宜的食品来代替,这种做法乍听十分诱人。但你的皮肤是否可以如口腹般享受这种水果盛筵?

  这取决于何种水果,马得弗斯说。“许多酸,如柠檬酸,”她说,“可以促进表皮自然脱落,有助于缓解皱纹与粉刺。”但她警告,选择不造成皮肤反应或堵塞毛孔的成分非常重要。

  其他天然食品,如牛油果,可以通过添加油份与增强皮肤屏障来帮助保湿干性皮肤,褒曼提出。但不可期待捣烂的蓝莓酱可以带来任何奇迹。“抗氧化剂在身体局部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褒曼说。

  频繁敷面膜只会增加肌肤负担

  有一位女性朋友每天敷至少三种以上的面膜,每种面膜至少一个小时。还有些人,敷完面膜后不洗脸,认为会洗去剩余的营养成分,影响产品的吸收,就直接进入睡眠。尤其是面对含有大量营养成分的织布面膜时,这种情况更加多见,甚至有人直接将面膜贴过夜,认为敷在脸上时间越长,营养吸收越充分。事实上,任何面膜在脸上的停留时间都不该超过15分钟,面膜纸变干后,会从肌肤中吸收水分,同时阻隔了空气中的自然湿润成分和皮肤接触;在脸上一直盖着面膜,会让毛孔像戴着口罩一样,不透气,影响营养吸收和油脂正常分泌,甚至引起过敏。而且面膜不能每天都做,频繁地敷面膜,只会让肌肤负担过重,造成肌肤薄弱和缺氧。

  温馨提示:面膜虽好,充其量也就是个甜点。每天敷用面膜不是好的护肤方法,一周做两次就够了。

  针对面膜的功能,一些人热衷于面膜的各种美容效果。而领一些人认为其是“完全没用,浪费钱”,还有最近更有人炮轰敷面膜是“养菌”。其实极端化的观点并不利于客观的展示这个产品的真实意义。面膜的功效和“养菌”与否,要根据面膜的目的和类型而看,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所谓的面膜,通过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市售的商品化面膜和自制面膜。对于商品化面膜来说,主要有敷面泥型面膜、剥离型面膜、湿巾型面膜等几个类型。可能剥离型面膜和湿巾型面膜更符合我们对面膜的定义。一般商家宣传的功效是:营养肌肤细胞、去黑头、去角质、保湿等等。

  那么这些功效能够实现呢?首先对于皮肤来说,由于皮肤最外层角质层的存在以及细胞本身依赖的跨膜运输等生理过程,决定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是无法被穿过皮肤和被皮肤内的细胞所吸收的。所以说靠蛋白质类物质营养细胞起到所谓“美容作用”是不靠谱的(所谓“补充胶原蛋白“就是典型例子)。那么对于较小的分子(有报道认为分子量需小于500)而言,的确可以透过角质层进入皮肤内部,而医学上的确通过一些药物进行冷敷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存在另一些声称加入了氨基酸等“营养因子”等的产品。不过对于这些起到美容作用而非治疗作用的物质,大多只有理论上的效果,而对于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估还不完善。因此在能够证明无害的前提下,姑且用用是可以的。

  不过面膜一定没有确定的效果么?这也不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物质,例如油脂类、胶原蛋白类、透明质酸、甘油等物质,在脸上可以形成油脂层或胶原蛋白层,这相当于在面部涂上一层含水层或隔离层,可以防止皮肤中的水过快散失,在干燥空气中能够防止皮肤表层过于干燥而造成的起屑、发皴等现象。此外含有一些酸性质,如水杨酸等的面膜则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质层,从感官上能让皮肤更嫩(不过由于具有一定腐蚀性,个人不建议经常这样做)。剥离型面膜则可利用其交联特性,结合黑头等物质一起从皮肤上分离出来,能达到一定除去黑头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说,面膜并非一无是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面膜属于化妆品大类(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1987)),因此只有卫生标准,而对于是否有效是没有强制规定的,只要保证无害即可。因此也不要对面膜的功能太过期待。(当然讨姑娘欢心的功能大大的有。)

  对于商品化面膜来说,由于其内含有不少富含营养的有机物(要指出的是,还远达不到培养基的营养程度),为了能够稳定保质,因此很多时候都会向里面诸如如酒精、羟基苯甲酸酯等抑菌剂。使用这些面膜并不会造成细菌过度繁殖。但是需要注意过敏。

  而对于自制面膜来说,由于多使用直接来源于动植物组织如鸡蛋清、黄瓜等,其富含营养物质,且没有抑菌剂存在,那么细菌滋生的风险比商品化更高。并且由于直接来源于未处理的生物体,可能存在更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如过敏等。自制面膜更多的是一种自己DIY的乐趣和自己动手的良好体验,而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此外要说明的是,细菌半小时内没法做到“四代同堂”。就算是分裂速度顶尖的大肠杆菌,也要20分钟一代,最多也就3代。而繁殖3代数量也就增加了8倍而已。对于很多腐败过程来说,细菌数量是以几个数量级的形式增加的。加上人体皮肤本身就存在细菌,也有抑菌作用,因此不必为“脸上长菌”感到惊恐。

来源:郴州新闻网

编辑:白玲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