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者档案
姓名:袁书贵
职业:送气工
年龄:54岁
籍贯:安乡县
给老袁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火车站附近给人送气,因为用户家里的燃气灶有点问题,他顺便帮忙给修一下。他让我们到三闾路的门市部等,他弄完马上赶过来。
老袁全名叫袁书贵,1999年从安乡老家来到市里的百江燃气当一名送气工,一干就是16年。昨日上午11点,我们到门市部待了一会儿,远远看见一辆有些破旧的电动车驶过来,车后座挂着两个煤气罐,骑车的人戴着头盔,穿一件橙色的短袖。等他把车停稳,摘下头盔,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黝黑的额头上有三道深深的皱纹。门市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老袁。握手的时候,老袁的手非常有力,手心有厚茧。
老袁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把车上的空罐往屋里搬,派单员又递给他3张送气单,并叮嘱:“农贸市场那一户快一点,别人等着做饭。”老袁麻利地从屋里搬出3个装好的煤气罐,挂上电动车的后座,抱歉地朝我们笑笑,“用户着急,我要先把这几单送了。”我们也决定跟着老袁跑一趟。老袁一路轻车熟路,很快就在三闾农贸市场附近一家餐馆门口停下,老板看到老袁就像看到了救星似的,“老袁,你来得挺快,辛苦了啊。”“应该的,不能耽误你‘发财’啊。”说话间,老袁已经熟练地从车后座抽出一个编织袋,包住一个煤气罐的瓶身,抓住罐口,然后上肩,动作一气呵成。换好后,老袁打了下火,才把空罐挂上车,前往下一个地点。又走了一段时间,老袁把车停在茉莉村一处5层居民楼前,扛起煤气罐,一口气就上了4楼。老袁敲门,“王总,送煤气来了。”连叫了几声,屋里也没人应。送气单上只留了个座机号,老袁拿手机拨过去,能听见电话在家里响,但没人接。“估计不在家,只能等会儿再来送。”老袁只好又把煤气罐扛下楼。“刚开始爬的时候,腿脚迈不动,现在时间长了都习惯了。”一个煤气罐重56斤,老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送50多罐。1吨多的重量,全凭双手。现在,整个瓶装气行业已经萎缩了,老袁一天只送得一二十罐了。
尽管工作量很大,但老袁对用户的服务态度却丝毫不打折扣。每到一个用户家里,他都热情地打招呼,然后耐心地帮用户把气罐换好,用户的灶台有什么毛病,他也尽量帮着修一修。而且每次装完气罐,他都要打着火,试试气,确认无误才放心。“我干的这个活属于一个责任心的活,不给人家好好看看,一旦发生漏气就晚了,必须做到每家用户的管道、阀门都检查到,时间长了他就对你有一种信任感。用户有时候在外面走不开,就直接把家里的钥匙给我,我进去换好了再把钥匙给他送回去。”老袁颇有些自豪地说。
■常德晚报记者 张洵恺 徐睿 通讯员 吴健

●市城区约有送气工210人
●全部为男性
●年龄在30-60岁之间

●市城区共有快递员418人
●多为男性
●年龄在20-40岁之间
●大部分为高中学历
他们奔波在路上
在每个城市里,都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寒暑,不惧风雨,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你送气、送水、送报纸、送快递。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送气工、送水工、发行员、快递员……他们奔波在路上,拉近空间的距离,方便你我的生活。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区约有送气工210人,均通过了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以常德百江燃气为例,目前市城区共有14个直营店,送气工30人,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6时,每年可享受10天带薪假期。工资无底薪,按每罐气6元提成,多劳多得。2000年时,送气工人曾达到70多人,但随着管道燃气的普及,瓶装燃气市场逐渐萎缩,有部分送气工选择了辞职。
●相比燃气,桶装饮用水重量更轻、性质更安全。但无论是送瓶装燃气,还是桶装饮用水,都是“夕阳事业”;随着网购的迅猛发展,送快递才是“朝阳事业”。
●据统计,我市城区共有快递员418人。上班时间从早上7:30开始,当天包裹派完为止。部分快递公司在我市城区没有设分拨仓,所以快递员还需自行分拣包裹。不同快递公司待遇也有差别,但工资基本以计件为主。据业内人士透露,派送费与派送单位和派送距离有关,比如学校不需要送货上门,派费一般是每件0.5元,其他区域一般是0.8元至1.2元不等。一般而言,上半年是快递行业的淡季,下半年是旺季,有些快递公司为防止资深快递员流失,会给“储备人员”在淡季开出1800元至2300元的保底工资,旺季时超过了还是按件计酬。
●赶时间,饮食不规律,多数快递员有胃病。没有假期是快递员的普遍生存状态,除了这个难题,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有被客户投诉或派送途中因其他原因遗失快件。
■常德晚报记者 张洵恺 徐睿 见习记者 张思佳 整理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张洵恺 徐睿 张思佳 吴健
编辑:白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