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桥 流水 人家—— 雨中游丁玲公园

  雨中的丁玲公园温暖静谧

  红网综合 据常德日报报道

  记者 武大为 文/图

  一个阴雨交加的上午,走入丁玲公园,想体验雨中独自游园的乐趣。

  果然,从南门入,偌大的公园空无一人。

  远眺,丁玲的塑像高高屹立山顶,那“武将军”的革命气势在雕塑者的手里被活灵活现演绎,仿佛,她正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向今日之中国。拾阶而上,翠竹密布,整个丁玲纪念馆被翠竹环抱,从外面透视其中,神圣庄严之感尤生。竹,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刚直挺拔,不作媚世之态,自古以来,它便代表了一种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而用在这里,更可见设计者之用意。

  丁玲公园作为常德市首个以文化名人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我市“一城四区、一江两岸”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唯一集历史名人纪念、民俗文化展示、休闲游乐、湿地景观保护为一体的,能满足市民游玩的综合性公园,它将丰富的文化、景观元素融入绿地之中,带给人一种独特的人文游园体验。

  小桥、流水、人家,每当人们向往一处港湾和休憩之地时,这三个词组便跳出脑海,构成了一处温暖静谧的远方。

  而雨中,漫步在丁玲公园,这里便是那一处我心向往的远方。

  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定会有那13座形态各异的桥。据负责公园建设的龙马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丁玲公园整体设计是由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承担,其中规划了18座桥,目的是实现一桥一景。但是,在园内容易看到的桥只有13座,因为德玲桥、安平桥、韵轩桥、德韵桥、兴丰桥5座桥为涵管桥,桥面几乎与路面持平,不留心就看不见。13座桥中,虹涧桥和沁香桥为钢架桥,其余的为钢筋混凝土桥,枫渡桥、观航桥、沁香桥的桥面则采用了防护木。细细品味这些桥的名称,也是考验学识修养的时候。关于这些桥的命名由来,据说设计之初便结合了常德的文化特色,让这些桥名富有诗意。园内最大的一座要算柳波桥,柳波桥样式为单孔拱桥,桥面为花岗岩,栏杆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草木,精致玲珑。连接民俗街还能看到风荷桥和如意桥,两桥站成八字形,像两位优雅的绅士,喜迎八方来宾。

  有桥之地必有水,一池湖水便是整个丁玲公园的灵魂。丁玲公园保持了原有的湿地生态,大量水塘、河流贯穿连通,原有湿地系统将与整个公园建设浑然一体,形成生态幽静的休憩环境。在总面积为448亩的丁玲公园,中心的这一池湖水名曰冰之湖,源于丁玲的原名蒋冰之。湖的东面,迎水而上便走入了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街。入夜,从冰之湖的对岸望去,灯火阑珊倒映在一池清澈的湖水里,飞檐廊桥,不由得想起了清明上河图里那欣欣向荣的繁茂之景。古戏台、风雨廊桥、窨子屋,这条沿水而建的仿古民俗文化长廊,展示着常德的历史,未来还将结合特色民俗文化,形成集观光、游玩、购物于一体的常德古朴的民俗街。

  丁玲公园自开园以来,除了小桥流水的独特风情,新鲜刺激的游乐项目更是为丁玲公园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小朋友成为了这一区域的绝对主角。雨中的游乐场仿佛正在休息的机器玩偶,累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当太阳再次普照,那声声刺耳的狂欢尖叫又将响彻云霄,人声鼎沸的游玩场景是幸福的一家人最和谐的定格照。

  相关链接

  丁玲公园的总体定位是体现丁玲文学意境,反映常德地域特色,提供城市景观绿地,服务常德市民休闲,拟建成集历史名人纪念、民俗文化展示、休闲游乐、湿地景观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

  公园设计分为四区:以瞻仰缅怀为主的历史名人纪念区,包括丁玲纪念馆、丁玲雕塑等标志性建设;以回顾常德房产历史为主的民俗文化展示区,老常德人熟悉的大河街、小河街、窨子屋等将会重现,沿水而建形成集观光、游玩、购物于一体的常德民俗街;以时尚游乐项目为主,集合现代声光电科技,打造水上娱乐、新奇探险、技巧拓展等娱乐项目的休闲游乐区;将原场地范围内大量的水塘、河流贯穿连通的景观湿地保护区规划。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武大为

编辑:白玲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