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德西湖:旺福村陈翔的养牛经

111.png

西湖管理区家旺畜牧养殖农场。

112.png

家旺畜牧养殖农场一隅。

113.png

陈翔(中)在农场扩建工地介绍情况。

红网时刻常德8月10日讯(通讯员 陈朝阳 卿跃飞)“养牛最大的特点是能变废为宝,我们旺福村是全区水稻面积最多的村,稻草与玉米秸秆是养牛的天然饲料,牛粪是农田绝好的农家肥,养牛收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8月9日,笔者走进常德市西湖区旺福村家旺畜牧养殖农场采访陈翔,正看到他向慕名前来取经的村民传授养牛经验。

现年40岁的陈翔,系西湖管理区西湖镇旺福村党支部委员,常德市西湖区家旺畜牧养殖农场负责人。旺福村党支部书记周重生介绍:“陈翔原来一直经商,凭借良好的信誉与诚实的品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陈翔一直对农村情有独钟,并立志扎根农村,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两年前,他毅然决然放弃原有的生意回到村里。考虑到旺福村地处偏远,经全方位论证,发现养牛业不失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陈翔的构想得到了镇政府与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2020年9月28日陈翔创办了养殖农场。”

据陈翔父亲介绍,为了创办这家规模不小的养殖场,陈翔花光了全部积蓄。当时,他的母亲极力反对他的做法,认为养牛不是轻松活,日晒雨淋,非常辛苦。但他不以为然,并付诸行动。

与一般养牛大户不同,陈翔并不急功近利,花30余万元从海拔4000余米高的四川阿坝州购买回28头纯种“西门塔尔”和“摩拉”母牛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多产牛崽继续繁殖,而不是等着喂养的水牛和黄牛成年了急于宰杀获利。截至目前,养殖场的肉牛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余头,同时,邀请当地困难群众参与养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

去年底,陈翔宰杀了7头肉牛,因牛吃的都是稻草与玉米秸秆,牛肉肉质鲜美,不出镇就被当地群众抢购一光。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时,陈翔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示范引领村民致富,巩固村里的脱贫成果等方面,他责无旁贷。为加速农场的发展步伐,他拟邀请脱贫户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加入到农场共谋发展。

西湖土地肥沃,再生资源丰富,村民种植的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秸秆,最易被肉牛食用消化;目前,肉牛养殖在全国都是短板,在西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陈翔认为,因环保问题秸秆不能焚烧,四处丢弃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并严重污染环境,而秸秆却是肉牛的可口粮食,养肉牛正好解决了农村秸秆的无公害处理。

最近,陈翔又花了30来万元扩大养殖场规模。村支部书记周重生给陈翔算了笔经济账,养牛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是,随着牛幼崽的不断繁殖和成年肉牛的不断增多,通过这种滚动式发展,再过一至两年,陈翔的养殖农场将迎来丰厚的利润。

陈翔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化不利为有利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来源: 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朝阳 卿跃飞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2/08/10/1170813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