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常德市委书记曹志强署名文章: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常德市委书记 曹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放眼当前,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湖南常德聚焦打造“四大千亿产业”,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推进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把人才作为最重要、最关键、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来抓,在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上持续用力,着力集聚人才优势,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突出精准引才,形成汇聚人才的强磁场。当今时代,谁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要立足发展实际需求,放大引才视角、提升引才精度,既要引进高端人才,也要引进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形成“参天大树”与“茵茵绿草”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摸清引才需求。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烟草、数字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支柱产业,深度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了解人才结构、产学研合作动态情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和分类指导,对企业创新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提前规划、重点支持。拓宽引才渠道。只有引才渠道宽阔,才会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形成“百川归海”的格局。抓好项目引才,围绕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资本市场的领军人才。抓好线上引才,借助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引才的实效性。抓好校园招聘,加快建立与全国知名高校的信息交流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开招聘活动。创新引才方式。坚持柔性引才,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才自主引进和社会化招才引智,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面向国内外招揽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实施青年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出台支持青年人才集聚发展的激励措施,帮助其在各个领域尽展其能、圆梦出彩。

突出自主培养,打造孕育人才的新高地。人才自主培养是人才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要积极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和用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提升本土人才总量,进一步形成源头活水优势。发挥本地高校的龙头作用。充分用好本地高校资源,采取政府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在高校建立企业科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本土人才培育基地,为地区发展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发挥科研平台的集聚作用。把科研平台作为培育科技人才的主要载体,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科研平台集聚,加强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企业、行业组织和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用好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建立完善企业人才职称、技能提升奖励等制度,逐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提升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突出改革创新,搭建成就人才的大舞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和用人主体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改革攻坚,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深化体制改革。跳出部门利益,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限制,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思维,完善市场化引才聚才机制,简化人才引进的审批程序,减少非学术性事务对人才的干扰,更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破除“四唯”倾向。是不是人才,关键要让用人单位说了算,特别是让企业说了算。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解决“帽子满天飞”的问题。支持人才创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离岗创业期间编制、岗位可保持不变,免除其后顾之忧。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重大科技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以一定比例归属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更好鼓励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

突出环境优化,筑好留住人才的凤凰巢。人才“留不住”“留不长”,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发展的生态不够好。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人才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切实增强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常态化服务。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专家人才,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重点规划、重大决策及重要科研项目的研讨、论证和咨询,做好专家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精准化服务。制定实施“人才绿卡”制度,针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政策,让广大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坚持高效化服务。整合充实人力资源开发交流服务工作力量,强化人才综合服务职能。全面升级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进一步简化网上申报流程,逐步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曹志强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2/07/14/115217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