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两联两包”激活“无疫社区”建设的神经末梢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吴昕昊 曾祥贵 常德报道

出门申请,返乡报备;疫苗接种,无缝覆盖。基层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村(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作为拥有5万余人口的石门县夹山镇,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党建引领,运用推动乡村治理的“两联两包”机制,即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的模式开展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有力推进“无疫社区”建设。

智治为基,注入疫情防控科技动力

图片1_副本.png

屋场长到居家健康监测对象签署承诺书、宣传防控政策。

夹山镇杨坪社区是一个拥有4000余人的大型社区,人口多、流动性强。面对辖区疫情防控形势,立足破解党建工作和社区治理“两张皮”问题,提高社区工作任务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该社区依托屋场钉APP,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引导居民线上主动上报返乡人员信息。牢牢守住了基层防疫安全底线。

“今天有一位从外省低风险区域回来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5月23日上午,党建联络员杨琴正在通过“屋场钉”查看返乡信息。

据了解,该社区倡导群众返乡前通过“屋场钉”上报返乡信息,包括核酸检测信息、14天内旅居史、健康码、行程码等。

截止目前,共计36人通过“屋场钉”自主上报返乡信息。

自治为根,激发疫情防控内生活力

图片2_副本.png

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

“不串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非必要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5月23日一大早,夹山镇三板桥社区的屋场长、屋场员、党员志愿者骑着装有音响、喇叭的小摩托开始了一天的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

绑在车上的音响在乡间小路上一路嘹亮,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这样一道别样风景,这些天来在夹山镇的村(社区)随处可见。

“这样的‘轻骑队’,全镇共有17支,他们每天穿梭在村(社区)的各个角落,激活了‘无疫社区’建设的神经末梢。”夹山镇党委宣传委员介绍。

“我们一天要跑两次,一次要把各片区全部转完,平均一天下来就要跑50多公里。”三板桥社区“轻骑队”队长杜权启动摩托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德治为先,凝聚疫情防控最大合力

杨坪社区结合《家庭文明档案》实施为民服务“三单制”,让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点对点地针对性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我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到了娃放学的时间,我母亲因有事没在家,跟屋场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后,他一再跟我交代要我呆在家中,同时马上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帮我接到了小孩。”杨坪社区一居民非常感激屋场长。

对于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行为记‘黄榜’,对于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人员记‘红榜’,极大提高了群防群控的主动性,也避免了失控漏管的现象。

据悉,杨坪社区在疫情防控方面“黄榜”0个,“红榜”4个。

法治为本,兜牢疫情防控风险底线

法律的红线就是公共安全的底线。坚持依法防控,违法必究是关键。因此,必须让法律“长牙齿”,依法严厉查处、严肃问责追责,向社会释放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强烈信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看了最近的典型案例,真正了解到违规外出,拒绝做核酸检测,传播虚假信息都是违法行为”夹山镇官渡社区一居民感叹。

“用法治的力量防控疫情,不只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知法、遵法、守法,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群众的知晓和理解、关注和参与至关重要。”夹山镇平安办负责人表示。

夹山镇通过智慧党建、屋场钉等发布国内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典型案例,让群众引以为戒,树立其疫情防控的法治意识。

截止目前,累计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严峻复杂,夹山镇将继续织密智治、自治、德治、法治四张疫情防控网,以“两联两包”为抓手,不断提高疫情防控举措,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法律、政策和健康防护知识宣传,增强居民防护意识,全力推进“无疫社区”建设工作。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吴昕昊 曾祥贵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2/05/24/113068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