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桃源县旱地变水田:从产棉重镇到种粮新镇的转变

红网时刻常德3月17日讯(通讯员 胡佩)春光尚来巧,触处农事好。

在常德市桃源县木塘垸镇庆兰社区,55岁的吴立明将袖子捋到手臂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锄着地里新长出的杂草,一边向前来组织春耕春产的工作人员询问着秧苗与育秧情况。

32ede933726b2d2cf42313b739cef62.jpg

木塘垸镇农户正在进行水稻育秧播种工作。

阳春三月风光好,木塘大地春耕忙。包括吴立明在内,等不及的村民们早早来到田间地头,为“人勤春来早,再期大有年”的丰收之景做准备。

桃源县木塘垸镇由沅江三面环绕,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常德市传统的八大产棉乡镇之一,素有“银木塘”之称。全镇共有40076亩耕地,90%以上为旱地,棉花年产量达3500吨。近年来,由于棉花产量不稳、用工用时较多、效益连年下降等原因,木塘垸镇于2015年提出四种棉田改制模式,为推广农业机械化、改善农田排灌基础条件、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打下基础。

“我们家之前就是种棉花的,亩产大概300斤,亩产值只有700-800元,一年到头全家收入都不到6000元。现在我们改种水稻和油菜,还有大户手把手带我们,一亩产量有近2000斤,产值2300多元呢!”吴立明站在木塘垸镇育秧工厂门口,指着身后的农田自豪地说到。田里的上万株秧苗朝他招手,可爱喜人。

从棉花种植到作物轮种,再到双季稻培育,从旱地到水田,木塘垸镇通过万亩旱地的“加减法”,由产棉重镇向种粮新镇转变,成功实现“藏粮于地”。

2017年以来,为落实国家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政策,拓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渠道,木塘垸镇开始推行“旱改水”项目,目前已完成4期工程,第5期“旱改水”已进入设计与测绘阶段。四期“旱改水”项目累计新增水田9300亩,全镇发展1000亩以上种粮大户5个、5000亩以上种粮大户1个,实现“筑巢引凤”的良好效应。

“目前,我们共流转土地5100亩,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妨害、统一机械作业,稻谷年产量可达4300多吨。”种粮大户施建乐于2018年从安徽来到湖南,创立桃源县建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通过秧苗质量和栽种效率的提高与农资采购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合作社产出效益不断提高。

2021年,木塘垸镇全镇共有1.8万亩水田,其中1.5万亩种植双季稻。“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将原本地势高低不平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产水田,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相结合,用农业的扩面提质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的春天,桃源县木塘垸镇的农户们一犁土、一耙田,在春雨与春光间品味收获与耕耘。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胡佩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2/03/17/110182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