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3月10日讯(记者 张勇军 通讯员 李霞)石门县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和“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常态化耕地抛荒治理监管机制,将耕地抛荒治理抓细、抓实、抓严。
治理前
治理中
治理后
全县大力进行耕地抛荒治理宣传的同时,引导农户自行治理、推进土地流转、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协助治理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该县夹山镇三板桥社区81岁的周彩堂老人家里有3.43亩水田,于10前年租给别人种植绿化树,约定租期为10年。但近几年,该种植户疏于培管,以至于这块租出去的农田出现荒芜的情况。周彩堂先前听到电视里和社区干部说“田要种粮食作物,不能种其他的作物”,他就趁租期结束,把田收回,计划砍掉绿化树,翻耕后流转给种粮大户吴志国。只见周彩堂正在田间整理枯树枝,紧接着他就要请来挖机,挖掉树兜进行翻耕。周彩堂打趣地说:“我儿子在学校教书,莫说我这当父亲的还不听话吧?再说有了粮食也好些。”一席话,引得大家喝彩不止。
治理耕地抛荒最有效的途径是推进土地流转。在蒙泉镇白洋湖社区,前几年招商引资一家农业企业,流转该社区成片土地131亩进行特色果蔬种植,后因经营不善造成流转土地抛荒近两年,地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杂草和灌木。2021年3月,镇政府确定由石门县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接管经营该企业的流转土地,先行垫付该企业拖欠农民的土地流转费。接管后,石门县双龙粮油专业合作社动用4台挖掘机进行开垦,连续工作20多天时间,整理成高标准农田,当年改种一季优质水稻。131亩改种后的农田平均亩产水稻550公斤,产值近20万元。
有些抛荒地,处于山林深处,往往只有很窄的道路,要恢复耕种,难度很大。在易家渡镇塘上铺村的碗儿峪两边的山坡上,原来居住着3户人家,由于不通公路,居住条件差,这几户人家早已从这里搬出居住,耕地抛荒10多年。2021年镇里摸排找到这里时,发现田间杂草丛生、还有不少直径8厘米左右的杂树。为了把耕地恢复耕种,镇里投入5万多元,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劈山开路、修通机耕道,撒上紫云英种子,15亩地里的紫云英现已微微泛红。村支书杨其洪说:“我们村里整治50多亩抛荒地,其中30多亩由村集体栽种,复合种植玉米、大豆等养地作物,全村基本实现‘零抛荒’。”
2021年,全县有1.99万亩抛荒地,通过治理复垦率达到84.2%。石门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是全省15个先进县之一,也是常德市唯一获评此项殊荣的区县。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勇军 李霞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