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2月9日讯(通讯员 翦尖 刘洋)2021年,桃源县积极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年共组织改(新)建农村户厕40000座、公厕39座,农村户厕新建数量为全省第一,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7%,群众满意度100%。该项工作经验得到《湖南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多次推介报道。
改厕工作负责人现场宣传农村户厕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范。
高位推动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头抓总、推动引导的作用,确保改厕工作协调有序推进。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高规格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顾问的农村改厕工作推进小组,并全面推行县、乡、村、组、户一体的包保责任制。二是完善责任体系。严格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制度,将改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和领导班子政绩台账。三是构建激励体系。设立农村改厕以奖代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达标验收”的原则,对新建无害化厕所每座配套奖补500元,切实减轻农户改厕成本投入。
广泛宣传顺民意。始终将宣传引导贯穿于改厕工作全过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民而建,不断提升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一是广泛征集民愿。先后2次组织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厕所底数、征求农户改厕意愿,并建立农村改厕数据库。二是切实发好民声。在每个村选出1到2户完成户厕改造的家庭进行现身宣传改厕好处,并组织村民进行实地参观,逐步形成“先改带后改”的良好局面。三是充分凝聚民意。累计发放“政策明白卡”5万余份,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理事会、屋场会等350余场,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海报1650余条,出动宣传车1000台次,全面激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全县4万座厕所改造中,农户自愿申请率达100%。
高效促动保质量。按照依法依规、守正创新、高效推进、限时办结、闭环操作的“桃源工作法”,做到事前培训到位、事中监管到位、事后验收到位,确保改厕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提升培训质量。通过专题培训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对改厕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改厕技术骨干、施工队伍、群众代表全面宣传宣讲改厕政策、流程、技术规范等,确保乡村两级科学组织、施工队伍精准建设、改厕群众自主监督。二是保证厕具质量。对省内外近20家厕具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企业实力、厕具类型、价格质量,形成厕具供应商目录库,并将厕具采购权下放乡村,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供应商。厕具到场一批检测一批,检测不合格的一律退回。三是确保建设质量。推行“首厕过关制”,各村改(新)建的第一个厕所,经县级专家团验收合格后,再推动大面改造,确保首厕高标准,每厕都合格。严格执行户—村—镇—县四级验收程序,全县共组建16个验收组,开展了为期2个月普查验收,合格率均在99%以上。
改造后的农村户厕无害化卫生厕所外观整洁优美。
机制带动重管护。探索建立了建后回访、网格监管、定期清淘三项建管长效制度,厘清责任边界,确保损坏有人管、淤积有人清、责任有人担,基本实现建成一个、使用一个、维护监管一个。一是实行建后回访制。指导村(社区)成立改厕服务党小组,与人居环境卫生检查同推进,逐户上门回访,了解厕具在使用过程中有无出现破损、渗漏、堵塞等现象,及时登记及时解决。二是实行网格监管制。以组为单元,以50—100户为边界设立1名网格监督员,网格员信息户户挂牌公示,负责农户使用过程中问题投诉反馈、上门维护服务。三是实行定期清淘制。公共厕所由村(社区)负责定期清淘,户厕纳入村级环卫协会管理,每2-3个月根据户用人口、使用频率督促农户自行清淘,及时组织转运消纳,防止粪污溢流,保持环境清洁。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翦尖 刘洋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