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千年老木榨,为油茶产业“加油”

红网时刻常德11月15日讯(通讯员 张友亮)初冬时节,油茶林繁花盛开,茶油坊千年木榨轰鸣,油香袭人。连日来,石门县所街乡天坪村油茶基地一片忙碌,回乡创业的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生盛成,带领着社员们捡拾油茶果,翻晒油茶籽,冬培油茶园,暖暖冬日中的小山村富美宁静。

古老的木榨.jpg

一千余年的古老木榨,造于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每天可产油上千斤。

石门山多山大,是全国油料大县,油桐、油茶、乌桕、油菜的面积高峰期超过百万亩,油品畅销国内外,养育了一代代山里人。王盛闯出生于所街乡黄福峪村,从小与世代榨油的祖父王庆悠、叔叔王恒昌在村木榨油坊劳动,熟悉传统技艺,听惯了油工号子。2008年春,王盛闯到三圣乡三圣庙村走亲戚时,听说当地有一台用了一千余年的木榨,遂前往参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木榨由当地旺族黄氏家族制造于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据查为世界仅存。“体格”宠大。整套木榨长约18米,高约9米,四根“将军柱”顶天立地,两个大圆盘“天车”每个直径约2米,整块的基石“金盆岩”重达2.7吨,民间称立式木榨为“天榨”,运用杠杆原理压榨出油,每天可产油上千斤,相比卧式的“响榨”靠人工撞击,显得较为省力和更为高效,《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历代名著均有详细记载。王盛闯喜出望外,当即雇请十多人请来大货车,买了下来。

盛成(前)带领社员们开展油茶林冬季培管。张友亮摄.jpg

盛成(前)带领社员们开展油茶林冬季培管。

由于机械榨油的普及,过去遍及石门县各村各地的木榨,或毁或弃,所剩无几了。出于喜爱和不舍,王盛闯又先后购进了3台“响榨”和配套工具。磨市镇王官桥村王尔琢烈士,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卓越领导人、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牺牲时年仅25岁,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听说王尔琢的父亲王命仁制作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的“响榨”尚在,王盛闯出于保存革命烈士纪念物的敬意,予以收藏。

翻晒油茶果。张友亮摄.jpg

翻晒油茶果。

收藏只是爱好,传承才有价值。炕籽、碾籽、甑蒸、包饼、榨油,一道道传统工序下来,清清亮亮、黄黄澄澄的山茶油从古老的木榨中流淌开来,飘香省内外。木榨油获全县首届旅游特色商品评选金奖,央视《乡土》《乡村大舞台》栏目先后对“石门千年木榨”进行专题采访,“传统木榨油技艺”列为常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榨油茶坊”成为全县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随之而来的特色文创产品源源不断,成为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加油站”。

工人们在操作木榨.jpg

工人们操作木榨。

员工们汗流浃背工作中.jpg

工人汗流浃背工作中。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农业模式,“地上种植油茶,树下综合养殖”,联合620多名社员开发油茶基地5100多亩,年产山茶油约120吨,正谋划以“文化创国家级‘非遗’,基地达亿元产值”为目标,在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和全市高质量发展“四大行动”中,与乡亲们一道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张友亮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11/15/1039654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