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乡:新技术 新设施 助力粮食生产高效高质

红网时刻常德3月26日讯(安乡站记者 杨文  刘海波)日前,随着气温回升,安乡县三岔河镇抢抓有利时机,广泛运用“三一栽培”、工厂化育秧等新技术,全面展开春耕备耕工作。

稻种“打印”技术。

在三岔河镇的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厂房里,两名工人正操作着一台印刷播种机。随着一颗颗稻种在印刷播种机上“飞舞跳动”之后,精选的早稻种子被均匀地“打印”到可降解的播种育秧纸上。

常德市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智慧:“这个“三一技术”有几大好处,第一,我们那个(种子)通过包衣了的,秧田里基本上一个月不用怎么管事;第二就是节约用种量,传统机插秧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三一打印技术”只需要3斤就够了;第三,通过精准定位以后,生长出来的苗子有空隙,苗子抗病能力比较强。”


“稻卷”进入厂房开始育秧。

当一幅幅长长的“稻卷”生产出来后,工人便把它们运送到育秧大棚里,开始今年的早稻育秧工作。据了解,该育秧大棚是去年年底刚建成的新设施,可以通过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精准控温、控湿、保肥,提高秧苗效率和质量。

常德市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智慧:“我们这个大棚是去年新建的,总共面积是7000个平方,这个大棚一个批次可以育1000亩的秧(苗),一年可以育三个批次,里面的配套设施有喷灌、遮阳网等,在这里(进行)早稻育秧就安全些、保险些。”

育秧大棚里,10余名工人分工合作,借助水稻育秧用播种机、叠盘机等现代设备,将育秧床土装盘,然后进行育秧盘的洒水、叠盘和摆盘,再将“打印”好的早稻种子覆在育秧盘上,此流水线式的育秧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常德市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智慧:“通过流水线播种以后,在大棚里面基本上3至5天就可以出芽,25天就计划开始插秧、下大田。”

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一栽培技术”通过将精选后的种子打印到可降解纸上,运用定位播种、塑盘泥浆湿润育秧,干细土旱育秧等先进技术培育适龄壮秧,以实现“一粒谷、一根苗、一蔸禾”的高产目标。

常德市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智慧:“新的技术能够节省人工,节省成本,我们就愿意去尝试。能够为我们创造价值,压缩成本,这个技术就值得推广。”

近年来,三岔河镇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农业转型,全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目前,该镇共有粮食生产播种面积110700亩,其中早稻27600 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达9847万斤。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杨文 刘海波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03/26/912763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