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12月25日讯(通讯员 王星星)晨曦初放,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一路驶向渔村码头。从面包车上下来的脸色黝黑、身材敦实的颜加顺绕到后备箱,戴上安全帽,拿起安全绳、脚扣子、绝缘拉杆,斜跨装有钉锤、镰刀、漏电保护器等零碎物件的电工包,登船前往白鳞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颜加顺是国网桃源县供电公司青林供电所外勤班副班长兼台区经理,负责桃花源管理区、漳江街道办、浔阳街道办3个片区内的31个台区1923户用户的用电管理工作。8月底,青林供电所优化台区布局结构,人员重组,57岁的颜加顺主动要求接手交通不便的白鳞洲村。9月1日起,白鳞洲村4.5平方公里内的5个台区,1个机埠专变,330户用户被他悉数收纳。
用双脚丈量线路
“第一次去洲上抢修时,我感觉很无助,因为不认识人,我就挨家挨户问路。这让我意识到,摸清楚洲上的用户情况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件大事。”颜加顺说道。
桃源县白鳞洲村系沅江水系最大的“江心洲”,四面环水,通往那里的唯一交通工具只有船。从所里出发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到渔村码头,再乘船十几分钟抵达白麟洲。由于车开不进来只能停在码头,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台区、每一户用电信息全是他靠双脚“踩”出来的。为尽快熟悉白鳞洲上的用户情况,颜加顺不会放弃每一次来这里的机会。
地图上原本7公里的巡线路线,实际上要走14公里多。颜加顺每次绕白鳞洲巡视线路下来要花费2小时。仅用了1个月,颜加顺便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处设备、每一根电缆,了解了每一家客户的用电情况。
“白鳞洲风景美,人也和善,每次来村里的大黄狗、大黑狗都会围在我身边。年纪大了,在这里多走哈哈对身体也好!”
台区保护器巡视、线路巡视,一个月最少重复4次。但颜加顺去白鳞洲村一个月至少20次,来回20元的渡船费全部是他自掏腰包。进洲一趟通常是赶不上午饭时间的,累了就打个盹,饿了就啃方便面、啃面包。
用温情温暖客户
“只要客户有需求,就是我的出发令,不管交通有多不方便,都得随叫随到。”颜加顺说道。每次接到客户的电话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故障点,有时候一天里要去上三、四次,几位船老板都笑称他为“超级VIP”乘客。
12月19日上午9点,在接到村民文明芳的电话后,颜加顺上洲又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客户家,发现只是空开烧坏了。给文明芳换上随身携带的空开后,他便又急忙赶回所里处理其他事。
下午4点,颜加顺的电话又响起了。这次是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刘付庆打来的。等到了以后才知道,停电的原因只是因为插座线老化导致的漏电保护器跳闸。为老人更换插座线后,颜加顺又帮老人检查完其他用电设备后才离开。
晚上10点,颜加顺正在家里休息,手机再次响起。电话里,黄明福着急地说道:“老颜,你能不能帮我来看一下啊,家里咋没得电了,黑灯瞎火的我差点摔了一跤!”“你别急,我马上来!”虽然当时已经很疲惫了,但他在接到电话后又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在他打电话联系船老板时,因为时间太晚没有人愿意出船。在颜加顺的再三恳求下,第4个船老板终于答应载着他在寒夜中奔赴战场。复完电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了。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白鳞洲村的村民对他渐渐熟悉,信任了起来。除了用电问题找他外,谁家有个什么事也都喜欢找他。透过颜加顺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暖心的笑容,可以看到责任的背后,是真诚、是坚韧、是追求,更是换位思考后的精细考量。
用平凡坚守岗位
颜加顺每天和水泥杆、电线、开关设备及村里的客户打交道。他说:“我的工作很平凡,但一想到我做的工作能给用户带去温暖,我是真的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每天早上七点,颜加顺便会准时坐在办公室里,登录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停复电测试。八点集合,在负责人安排好工作后,他便开始了每天的日常工作:去台区处理集抄、缺抄,日常运维,故障抢修,安全用电宣传,砍青扫障等工作。正值冬季用电高峰期,晚上下班后,他会和同事一起开展反窃查违、台区线损治理等工作,深夜才回去休息是常有的事。
“他对人认真。对事,老颜更是负责。”这是他的同事李志奇对他的评价。就拿装接电表、更换漏电保护器来说,这项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由于去白鳞洲会比去别的地方更加耗时,颜加顺每次在洲上忙完当天的工作,就会在村子里“瞎溜达”,一会到老人家里检查漏电保护装置,一会给用户介绍使用三相电的优势,一会又同路上的行人聊聊安全用电常识。颜加顺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工作上的帮助,更是一份牵挂。
“能为白鳞洲上的村民做点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颜加顺说。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王星星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