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桥中学陈飚:三十八载映红烛 回报乡梓育桃李


8经开区石门桥镇中学陈飚.jpg

今年58岁的陈飚,从教已经38年。

正高职称、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评审专家、湖南省教育厅十三五课题主持人......头戴众多耀眼的光环,陈飚却一直坚守在农村中学教学一线。“教师”这两个字,对于陈飚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是他毕生的理想与追求。

留在农村,让更多农家子弟受益

1962年,陈飚出生在石门桥镇农村,命运多舛的他因为家庭变故,从两岁多就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三餐都是喝青菜粥。我六岁时就下田插秧,在小河里捕些鱼虾,让奶奶拿到集市上卖钱凑学费。”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阻挡陈飚对知识的向往,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石门桥五七中学(石门桥中学的前身)读高中时,陈飚遇到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的方德新老师。方老师是一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当时虽然处于“文革”时期,方老师在教材之外,还教学生学习文言文。

“我学的第一篇古文是《触龙说赵太后》,典雅优美的文辞深深吸引了我,老师把课文讲完,我就能完整地背诵下来。”陈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背诵了大量经典古文、古诗词。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恢复高考,陈飚近乎狂热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如愿考上常德师范。1983年毕业后,他分配到赵家桥中学教语文。2010年,赵家桥中学撤除,与石门桥中学合并,他也随之进入石门桥中学工作。

在陈飚的教学生涯中,因为其表现突出,曾经有机会离开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任教,或是调入鼎城区行政部门工作,但是他最终选择坚守在农村中学的三尺讲台。

陈飚是从贫苦的农家成长起来的,他非常清楚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教学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留在农村,让更多农家子弟受益,在他看来是对家乡、对母校的最好回报。

陈老师的“逆生长”

熟悉陈飚的人对他都有同样的印象——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心态非常乐观,对人非常热心。陈飚的状态非常年轻,绝不像年近六旬的人。陈飚同事姚卫锋形容他一直处于“逆生长”的状态,这源于他对教学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对新鲜事物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年轻教师抱以极大的热忱和关怀。

“陈老师身上有一股让我们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进取精神。”陈飚的徒弟娄进先介绍,陈飚2008年就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这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非常不易,但陈飚并不止步于此,十年后又评上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陈飚长期担任石门桥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2017年,他主持的市级课题《突破初中生语文阅读瓶颈的策略研究》荣获常德市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18年3 月,他又主持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陈飚在教学教研的同时,悉心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打磨公开课、比武课,指导他们撰写论文。2017年他指导娄进先打磨的公开课《植树的牧羊人》获得市教科院一等奖。他培养的徒弟曹书友在2017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对于许娟这个最小的弟子更是倾囊相授,帮助她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陈飚因其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被聘请为湖南省2019年度芙蓉教学名师评审专家。

几年前,陈飚自费购买了摄像机,自学多媒体编辑软件,制作教学课件。他还主动承担学校各类文体活动的摄像工作,并且不取分文报酬。去年10月,学校参加全市经典诵读视频制作比赛,陈飚指导学生进行排练,他兼摄像、剪辑于一身,制作的视频获全市二等奖。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陈飚可谓功成名就,但他今年6月还主动向常德经开区教育管理中心申请,成为全区第三届骨干教师。陈飚坦言,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年轻教师做出榜样,激励他们在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

有学生瞌睡,这课堂就是失败

“英语当中的‘face’,中文称为‘脸’、‘面’。但是同学们要清楚,文言文当中,男人的脸称为‘面’,女人的脸才称为‘脸’,所以,在中国的古代,男人是没有‘脸’的。”陈飚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发了学生们的阵阵笑声,同时对这个知识点牢记于心。

作为陈飚的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的语文课从来不会枯燥无味,他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陈飚的课之所以妙趣横生,来自他的博学多识、融会贯通。

陈飚的勤奋好学是有目共睹的,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业余时间几乎都在学习,用“书不离手”来形容他十分恰当。早年他就坚持自学英语和日语,在家里一边做饭还一边记单词。坐车、排队时手里都捧着书。有一天晚上在学校加完班,他看书到凌晨一点多,直到妻子打电话催促他回家,陈飚才离开学校。走在马路上,他还借着路灯的边走边看,路人还以为是遇到了“神经病”。

丰富的知识储备性,让陈飚在教学中能做旁征博引,他时常从中国文化、欧美文化、日本文化多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比较、阐释,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陈飚特别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担任校刊《心泉》的主编,指导学生在各级写作竞赛中获奖。

刘军是陈飚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学生,毕业后在广东工作。10多年来,他还对陈老师的教诲念念不忘,专程回到学校,坐在陈老师的课堂听了两天课。如今,刘军的儿子也成为陈飚的学生,他时常叮嘱儿子“一定要珍惜跟着陈老师学习的机会。”

陈飚的语文课一直以来是石门桥中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即使在今年疫情期间,他的网课开播之前,学生们早早就在直播间里等候。“如果我的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打瞌睡,在我看来这堂课就是失败的。”陈飚就是以这样的标准上好每一堂课。

38年来,陈飚的教学生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在国家级和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2017年还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27万字的专著《初中文言文300问》。

尽管只有一年多时间就要退休了,陈飚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建立自己的名师工作室,能够让毕生的心血薪火相传。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

编辑:朱志姣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0/10/14/848480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