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记者 黄刚 津市报道
澧水之畔,明亮整洁的津市市民中心一如既往地忙而有序,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为群众增便利,为市场添活力。
春节过后,复工复产脚步匆忙,常德津市充分发挥改革优势,采用“网上办”、“上门办”等多种措施,走心更暖心,切实保障防疫办事两不误,助力复工复产更快更安全。
浙江商人成了新津市人。
“浙江商人都在津市安了家,这个营商环境我就没必要再怀疑了。”说起自己来津市置业,湖南经世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红说起了自己最初来津市创业的想法。
原来,他口中的浙江商人就是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战胜,一位在津市工作了7年的浙江商人,几年前,更是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津市。
“我自己也没有想过,一个浙江商人,会在澧水河畔的一个小县城安家落户,而且目前已经三次增加投资规模,投资总额近10亿元。”冯战胜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津市的主要领导找自己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决定要来这个小县城发展。“是这里领导的真诚打动了我,这里的营商环境打动了我,有什么事情,我随时可以联系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主要领导,他们两小时内,一定会给出答复或者解决方案,从不用担心。”冯战胜说,自己对这种清亲政商关系深有感触。
除了营商环境之外,冯战胜还说起了前不久,市政府组织相关科技企业负责人赴江南大学拜访科学院院士的事情。冯战胜说,2018年,津市市为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致力推动校企联动,多次赴高校对接项目研究、院士工作站建设等。目前,津市院士工作站已成功揭牌一年多时间,为生物科技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地动力。
“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什么事情都是围绕改变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津市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波告诉记者。
数据多跑腿,一次就好。
随着津市企业复工复产,网上办事成为全市群众、企业的首选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简单、便捷的政务服务模式。
津市市按照“程序简之又简、材料少之又少、效率快之又快”的标准,全面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前,进驻实体大厅的411项依申请类事项,申报资料由18497页精简到5438页,精简70.6%;办事流程由1786个环节筒化到513个环节,简化71.3%;审批时限由8908个工作目压缩到3283个工作日,压缩63.1%。
“我们顺应智能化变革,紧跟大数据时代,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确保了数据全归集、系统全贯通,努力让数据高速跑代替群众来回跑。”津市市政府办副主任陶元生告诉记者。
全面集聚数据。仅今年,全市干部就入户调查28万人次,累积整合公安、民政、不动产等23家部门的44类数据信息200余万条,并对全市婚姻、房产等重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归集、比对和完善。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充,对所有信息做到实时更新。
津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一表制”申请,让办事只签一次名;推进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工作,让办事最多跑一次;开设“兜底办”专窗,专办跑一次无法办完的事。方便办事人的同时也方便了经办人。
多种考核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从耗费10多天到只需一天,从跑多个窗口到只跑一个窗口,从跑好几趟到一次办好…… 办事越来越顺、越来越快的背后,是常德津市市深化改革,力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一次办”的升级,切实将每“一件事”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而改革的背后,是有着抓铁有痕的作风和意志作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津市市委、市政府全力主导,建立落实调查研究、调度推进制度,压实改革责任。通过实战式考核、倒逼式督导、体验式评议等方式推动改革落地。津市也正加快打造‘城市大脑’,今年将借助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农村房地一体确权颁证,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推动智慧社区、智慧警务、智慧政务等多方面的应用突破。”津市市副市长戴志刚告诉记者。
今年来,津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先后8次专题研究、20多次专题调度、现场体验40多次。成立了由组织部长担任组长的改革督导组,每3天进行一次督导,已下发数据清理完善工作战报10期、政府服务下沉事项战报20期。
强化容错导向,为改革者撑腰、为实干者担当。强化基层导向,新建和升级了85个镇村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基层组织为群众办事解难的能力。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 刚
编辑:张军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