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4月29日讯(通讯员 郭婧)4月28日下午,郭述明挂了电话忙背着检修工具又出发了。
郭述明是桃源县融媒体中心“村村响”维修部的维修员,这一个多星期,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挂”在村里5米高的水泥杆上,人都黑了几个度。
村村响广播。
村村响广播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载体,是农民获取新技能、新信息的重要渠道。桃源县共在413个村居设置村村响5000余处。这些大喇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递了“宁肯长滴滴膘,也莫到外头飘……”接地气的“高八度桃源话喊话”,传达了县防疫指挥部的各项指令,传送了抗疫防疫正能量,为桃源疫情防控阻击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些固定的“通信兵”一直在外风吹日晒,有时也会出现故障。郭述明刚刚接到的,正是浔阳街道文化站的报修电话,反映镇江渡村的“村村响”不响了。
“最近报修的多,一点都不能放松。”郭述明说。
临近5月,又到油菜收割期,要转变老百姓几百年传统的作业习惯,只能靠反复的劝导宣传,还没下疫情战场的大喇叭,又要承担起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的重担,这个时候可不能“静音”,郭述明和同事连轴转,及时为各乡镇(街道)的大喇叭“治病”。
全县的村村响大部分采用县乡村三级联网系统,信号由乡镇终端发出,传递至县有线网络中心,再由中心传递到村居各个广播终端。镇江渡村的喇叭也是这样的模式。因此郭述明第一站去了街道终端,确保信号畅通后,才去了村里爬上水泥杆修好了喇叭。
不仅镇江渡村,大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桂仙门前的大喇叭也得到了及时维护。近70岁的李桂仙去年年底意外受伤坐上了轮椅,不便出行的她,听每天两次的村村响成了特殊的乐趣。“除了村里宣传的东西,这个喇叭里还会放新闻,也会放歌曲,前几天坏了,我还不习惯呢,幸好现在修好了。”
既要维修,也要维护,桃源县正集中力量做好设施设备维巡工作,确保辖区设备尽快全面恢复发声。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郭婧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