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澧: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系中共临澧县委副书记、县长 蒋颖群)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安排。临澧县紧跟上级决策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胜之仗聚力攻坚,围绕“三面五清”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全域推进、纵深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_20190311114642.jpg

临澧县高桥村全貌。

一、坚持因地制宜,彰显自然生态之美

临澧县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地形,自然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蓄积量 125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在 42%以上。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临澧县始终遵循保持自然风貌的理念,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优美和谐、生态宜居家园。

1.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多规合一”村庄建设规划,既满足设施布局、功能定位需求,更注重挖掘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彰显村庄特色。实行开门编规划,规划内容三次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确保规划接地气、能执行。目前,临澧县已完成 10 个中心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力争年内完成 63 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

2. 强化生态建设。按照不挖山、慎砍树、不填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不千村一面,对堰塘、沟渠实行生态护砌,庭院建设实行就地取材,展现村落的自然风貌、特色之美。

3. 强化绿色增量。加强林地资源管理,近两年累计完成工程造林 1.2 万亩,植树 100 多万株,乡镇集镇新增绿地 50 公顷以上,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达到 4.3%,60%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抓面源污染减量,年均秸秆还田 70 多万亩,全县化肥用量下降 2 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下降 3 个百分点。


????_20190311114138.jpg

临澧万亩生态油茶示范园。


二、坚持示范带动,形成全域推进之势

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域推进,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目前,全县共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示范村 21 个,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走廊 79 条。

1. 先易后难、分类整治。根据各村(社区)发展实际,将全县各村(社区)划分为基础整治村和提档升级村,分类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整治村侧重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开展“三面五清”,目前 95%以上的基础整治村达到了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提档升级村在全面完成村庄清洁行动任务的前提下,实施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故乡——修梅镇高桥村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做活“红色资源+绿色田园”文章,先后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特色旅游名村、省级“经典文化村镇”和国家级生态文化村。

2. 资源整合、专项整治。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整合水利部门项目资金近 1 亿元,重点解决农村黑臭水体问题,清淤护砌沟渠 600 多公里,清淤堰塘 4000 多口;整合农业农村部门项目资金 300 多万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改厕 3300 多座;整合自然资源部门项目资金 7000 多万元,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目前已完成 350 处近 600 亩。

3. 完善体系、规范整治。在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乡村保洁队伍 850 人,配置户用垃圾桶 20 万个,购置小型垃圾清运车 160 台套,建设乡镇(街道)垃圾压缩站 33 个,基本达到设施完备、技术成熟、队伍稳定、监管常态的治理标准,确保乡村主干道每日有人清扫、村内村外达到“一眼净”标准。

三、坚持村民主体,激发群众内生之力

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是主战场,村民是主力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临澧县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充分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工作队队员、乡村干部到村民家中讲解“门前三包”制度,强化村民自家门前屋后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提高村民对环境卫生保护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力争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派专人上好环保课,实行“村校对接”,从小培养孩子们环境保护意识,携手家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垃圾分类知识以明白纸、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编写出来发放到户,引导村民熟悉了解垃圾分类标准,亲手操作垃圾分类,让老百姓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2. 党员带头示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指导各村(社区)把党小组建在屋场上,每月至少开展 2 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户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比如,新安镇樟木社区建立了 4 个屋场党小组,每个屋场 15 名左右党员,每个党员帮带 4 个农户,开展“屋场夜话”宣传和定期组织评比。

3. 引导习惯养成。推行“123”工作法,“1”即每户每天搞 1 小时的卫生大扫除;“2”即垃圾两次分类,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进行分类,可腐烂垃圾由农户自行沤肥处理,不可腐烂垃圾放入收集桶,由保洁员收集(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收集出售,其余垃圾送乡镇垃圾中转站);“3”即每天每户做好清扫庭院、规整杂物、整理居室三件事。“123”工作法的推广,既减少了垃圾产生量,减轻了乡村垃圾清运成本,也有效地培养了农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4. 开展村民自治。各村(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村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制定出涵盖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的村规民约,在各村民小组予以公示,修订完善后公布执行。目前,全县 94 个建制村、40 个农村社区都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四新岗镇众胜村在村规民约中制订了“农药、化肥袋(瓶)分户回收,每发现一次未回收罚款 20 元”的条款,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惩戒效果。

四、坚持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整治之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线长面广,任务艰巨,实非一日之功。因此,临澧县从建章立制入手,严格落实长效管理责任,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1. 健全“ 社会管理” 机制 。积极发展社会化管理组织,全县有150 个村(社区)成立了村级卫生协会。在入户宣传教育、收取农户卫生保洁费、动员乡贤支持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村级卫生协会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烽火乡哗溪桥村、四新岗镇久丰村等 20 多个村(社区)卫生理事会采取“乡贤投入+群众投劳+村级奖补”方式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屋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2. 健全“ 以奖代投” 机制 。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 2100 万元,通过以奖代投撬动社会资本和乡村投入。比如,新安镇古城村制定了《古城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办法》,把财政扶持资金作为奖补资金,按照“谁受益、谁主办”原则,年度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竞争立项,列入村年度项目计划的由群众先行组织实施,验收后奖补,奖补额度分类确定,受益面较大的农田水利项目奖补 50%,通组道路奖补 30%,路灯安装、庭院美化奖补 20%。近两年来,该村用 200 万的财政奖补资金带动了 600 多万元的农民自主投入,有效解决了“上面给多少钱,下面办多少事”的瓶颈。

3. 健全“ 大评小奖” 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比激励机制,以“大评小奖”的形式撬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在全县推行“三比三变”,即党员与党员比示范带头、农户与农户比庭院卫生、小手与小手比家校对接,由打包收集向分类减量转变、由行政主导向社会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文章转自常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查与研究》)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蒋颖群

编辑:朱志姣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19/09/18/598155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