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胡丹 通讯员 彭浩 赵向新 常德报道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一班班长周虎和护电员谢元恒巡查线路故障。
谢元恒,今年65岁,是湖南常德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的家乡地处武陵山脉的深处,这里崇山峻岭,不通车、没有路,附近几十里人家也不多。在他家门前的大山上,有一条国家电网输电线——220千伏黄善线。从谢元恒的父亲开始,到他的儿子,他们一家三代都和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电力员工一起,一直守护着这条高压线,整整40年了。
谢元恒说,和这条高压线的情,还得从他父亲谢运堂讲起。1978年,黄善线投运。那年谢元恒29岁,从部队转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务农。那时候,他就经常看到一些来自城里的陌生人被父亲谢运堂带回家吃住。偶尔屋里没人,父亲也会把一个挂了红布头的钥匙塞在堂屋门边的墙缝里,把鸡蛋留在鸡窝里。后来他才知道,那些“城里的陌生人”其实就是到大山里来巡线的电力员工,父亲这是主动把自己家变成了他们的歇脚处。渐渐地他家那3间简陋的木板瓦片屋,也就成了那里“城里的陌生人”在大山里温暖的家。
“自打山上有了这条线路,父亲便开始主动承担起义务护线的工作。每天他都会带着一把柴刀和一把锄头上山,修筑巡线路,清理风险点。因为父亲年事渐高,我们这里的山又高又陡,每次父亲一个人上山巡线我都会担心,慢慢我也挤空偷闲陪父亲一起爬山涉水义务护线。可怎么都没想到,这一护就是40年,这一护就是祖孙三代。”谢元恒告诉记者。
电杆与电杆之间直线距离一般300多米,但逢坡必爬、遇水必趟。由于电线下不能长竹,一到春天,竹笋长得很快,常常刚砍完这一片,响一阵春雷下一场春雨,那一片又疯长上来了。因为如果让竹子接近电线,就会造成非常危险的后果。
有一次,谢元恒跟平日一样照常去护线,看到一根竹子长得快接近电线了,他举刀一砍,在嫩竹被砍到的同时,一道电弧嗖的窜上了柴刀,他一看,原来是横在天空中的电线向接近被砍的竹子放电,“我连忙就地一滚,这才躲过了危险。”谢元恒心有余悸,说起来还后怕。
“2008年,湖南发生冰灾,儿子陪着我每天都要顶着冰雪前往离家3公里的最高点,查看电线结冰情况。山体覆盖着冰雪,我们只能徒手拉着竹子和树木攀爬,不知滑倒了多少次。有一回他手滑没抓住,滑落了十多米,幸亏被几根竹子拦住才脱险。尽管冒着生命危险,但我们从来没有停歇过。”
谢元恒的儿子名叫谢志勇,打小他就跟着他爷爷和爸爸上山巡线。他高中毕业以后听同学说广东打工挣钱多,就跟谢元恒说想跟着同学南下去打工。谢元恒想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里条件也不好,他愿意出去闯闯也行,于是就答应了。那时候他在深圳干得不错,每月还能往家里寄两千块钱。工作了一年后,事业才刚刚有了点起色,母亲就患上了尿毒症,爷爷躺在床上。谢元恒既要护线忙农活,又要照顾两个病人,实在忙不过来。谢志勇想都没有想,又回到了大山给父亲帮忙。
2012年,父亲谢运堂去世了。2016年,妻子因为尿毒症综合并发症也离世了,家里只剩下谢元恒和谢志勇,“这孩子孝顺,基本上我每次巡线他都陪着。我也不止一次跟他讲起过,这是爷爷留下来的事业和责任,现在我接了过来,以后你也要接过去,将来还要传给你儿子,直到线路停运……”谢元恒语重心长的跟谢志勇说。
为了这19公里高压电线的安全,谢元恒一家祖孙三代始终住的大山坳里,现如今周边的邻居全部都搬出了大山,住到了热闹的集镇街边了。”听说这线路不久也即将退运,但是,我和儿子会继续坚守下去,站好最后这班岗。“谢元恒坚定地告诉记者。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丹 彭浩 赵向新
编辑:胡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