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涂锐正在教小朋友做手工。
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常德讯(通讯员 胡文波 熊楚端)从军营到课堂,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童心创造力,退役军人涂锐在石门县永兴街道翰林院东门北侧二楼,用一间“吉兔木艺少儿科创馆”,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转型答卷。
在这里,锯子与编程相遇,传统木艺与现代科技碰撞,6到15岁的孩子们正通过数十种主题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里触摸创造的温度。
五年军旅生涯赋予涂锐的,不仅是“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的荣誉,更炼就了他刻进骨子里的严谨与担当。
退役后,他先在社区工作4年,之后便投身外地教育集团。在长期接触少儿教育的过程中,有个“盲区”让他格外关注:许多孩子缺少能系统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思维的平台。
这份观察深深触动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军人出身的他,总想着做点实在事。于是,将部队的严谨作风与教育初心相结合的想法逐渐清晰,创业的方向也愈发明确: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真正能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成长空间。
为了把这件事做实、做好、做强,他专程北上“取经”,系统学习少儿科创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摸清“门道”后,2023年,涂锐正式创立木语然科技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内设吉兔木艺少儿科创馆,一步步将想法落地成实践。
“军人讲究‘说到做到’,做教育更是如此。”带着这份信念,他把部队的执行力融入教学服务的每一环:推行免费试学、分期付款,实行“随到随学、一对一教学、学会为止”的模式,始终根据孩子的进度因材施教。
“传统木工是‘手艺’,加上科技就成了‘能力’。”涂锐介绍,馆内以PBL项目式学习和Steam教育理念为指引,将木工技艺与编程、电子技术等深度融合,让孩子在“木艺+科技+艺术”的跨学科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闭环。这种独特的课程体系,在石门县素质教育市场中独树一帜。
涂锐创新推出场景化教学模式,结合“欲擒故纵”的提问法,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种“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正是涂锐从军营“实战思维”中提炼的教育方法。
作为县级城市里的新兴业态,科创木艺的推广并非易事。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多停留在学科培训或传统艺术,本地缺乏同类课程参考,专业教师“会做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做”……面对这些挑战,涂锐像当年在部队攻克难关一样,一步步啃硬骨头:亲自带队研发课程,确保内容常更常新;手把手培养教师团队,既练“手艺”也练“口才”;用“看得见的成长”打动家长——当孩子捧着自己做的智能台灯、机械小火车等“杰作”回家时,便是最好的宣传。
如今,随着生源日益增多,涂锐正谋划着扩大学校规模。“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我想让更多孩子明白,动手创造的快乐,比考分更能照亮成长的道路,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能心灵手巧。”他说。
从军营到教育场,这位退役军人始终以匠心坚守初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创新的种子,也为县域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充满温度的新路径。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胡文波 熊楚端
编辑:姚晓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