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17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曾玉英 通讯员 王成林 文/图)日前,津市市民陈先生在澧水津市河段大洼水厂附近垂钓时,钓起来一条银白色近似筒状的“怪鱼”,这条鱼长约80厘米,重约1公斤。有着多年垂钓经验的他感觉这条鱼不同寻常,连忙给津市市渔政站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经专业人员现场甄别,确定这条鱼为濒危物种——鳤鱼。随后,工作人员将这条鱼放归澧水河。据悉,这是继2021年12月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沅江澧水监测站科研人员在澧水津市青龙庙江段监测到鳤鱼后的第二次发现。
陈先生钓起来的鳤鱼。
市渔政站工作人员介绍,鳤,又称鳤鱼,俗称麦秆刁,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历史上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水系。鳤有江河洄游的习性,每年7月至9月进入湖泊育肥,生殖季节又回到江河急流中产卵。鳤曾经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为干扰的影响,其资源量严重萎缩,在多个历史分布区绝迹,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为极度濒危物种。鳤也是湖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鳤鱼的出现,说明常德市澧水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慢慢变好。
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水生生物保护,一手抓水域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保护“两手抓”。津市市各部门采用增殖放流、生态补偿放流等方式,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1.08亿尾,有效补充了鱼类资源。津市市政府还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建设“智慧渔政”视频监控系统。他们在禁捕水域沿岸建设信号塔20处,安装可见光、热成像摄像机各20台,新增短信提醒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24小时及时预警,并和手机联网,实时截图,固定证据。同时建成渔政执法指挥中心AI预警处置系统,预警223余次,其中发现可疑船舶18次,违规垂钓203次,非法捕捞2次,派单处置198余次,语音喊话劝退违规垂钓人员300余人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20余起。各项禁捕措施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促进了水域生态功能恢复,实现了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效果。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曾玉英
编辑:姚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