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彬(左三)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车站发放传单。
红网时刻记者 朱志姣 常德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在怀化学院读大四的彭彬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彭彬从课堂走向实际,从校园走入社会,他深入基层,多次送法下乡,弘扬法治精神;他无私奉献,投身法律援助,开展志愿活动;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法律不只写在文书之中,更写在祖国大地上。
彭彬到安乡汤家岗参加“送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让普法有深度 更有温度
每一位法律学子和从业人都是一扇普法窗口。
一次偶然,彭彬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了送法下乡的文章,“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的就是我们这样懂法的大学生,而成为一名普法志愿者就是我们大学生为法治中国建设献出的一份微薄之力。”
彭彬义无反顾参与到了“送法下乡”的活动中来,利用寒暑假,先后多次参与了大学生“送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2023年暑假期间大学生“送法下乡”活动中,彭彬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乡亲不仅有婚姻、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还有部分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风险等法律常识,都是民之所需的普法需求。
法律“下沉”到乡亲身边,打通基层普法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调和度,还可以化解矛盾纠纷,让法治真正与乡村生活“同行”。
“我辛辛苦苦打了白工,法院讨薪也是个摆设,我们老百姓到底该信谁?”在一次送法下乡过程中,彭彬遇到一位火急火燎的老伯,他遭遇拖欠工资,而后通过法院讨薪,却没有结果。家里着急用钱,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伯很是着急。
彭彬和法援律师告诉他法院审理需要时间一审需要六个月,如果上诉二审还有三个月。老伯知道政策后,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大部分乡亲的维权意识较强,但是缺乏具体法律知识,这时如果能有态度中立,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人来讲法释理,一般能很好地化解矛盾。”面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彭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一一耐心地答疑解惑,让普法有深度,更有温度。
彭彬在法援中心值班。
在实践中发现自我 成就自我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对于彭彬来说,他的春春需要这场“双向奔赴”的旅途。
彭彬把社会实践放在首位,“刚开始参与只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正合适,而且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后面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有一次活动当天正好表哥办婚礼,本来要当伴郎的他,因为与活动时间冲突,他选择参加活动而没去成表哥的婚礼。还有一次是朋友说要自驾带他去武汉玩,也因为和活动时间冲突被他拒绝。
在参与普法活动后,彭彬更加明白了法治中国的意义,法律是保护人民群众最有力的武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份子。彭彬多次参与为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无论严寒酷暑都不曾放弃。
看着大爷大婶们接过法治宣传单认真仔细阅读,一边竖着耳朵听,一边频频点头。彭彬的收获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他的每一次付出,不但做到了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而且给自己带来了收获。“送法下乡使自己逐步了解社会,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是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好机会。”
社会实践终究会结束,但是对于彭彬来说,大学生“送法下乡”不只是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更是寻找人生价值的一次尝试。他将自己投入其中,找寻自我价值,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朱 志姣
编辑:朱志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