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常德:反食品浪费 “增产”也“增收”
2023-09-14 15:00:00 字号:

湖南常德:反食品浪费 “增产”也“增收”

红网时刻9月14日讯(通讯员 杨勇)9月14日中午,常德芷兰实验学校食堂里,近4000名师生正在就餐。两个泔水桶静静地摆放在食堂的一角,鲜有就餐者来此处倾倒剩饭菜。

“以前,食堂里有4个泔水桶,学生就餐后,都是装的满满的。如今,这两个泔水桶都装不满。”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总务科科长孙小华说,随着反食品浪费宣传的深入,学校食堂餐后泔水总量下降50%以上。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不过是常德市反食品浪费的缩影。目前,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在常德蔚然成风。

立体宣传,反食品浪费“入脑入心”

“我们在开展国旗下讲话、班会等主题活动的同时,还利用学生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反食品浪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孙小华说。

近年来,市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五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像石门县二中,还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内容编入德育校本教材《学生成长记录》。

校园如此,校门外依然如此。如今只要走进常德任何一家餐馆、酒店,都能看到各式反食品浪费的宣传,墙上、桌上、门上都有;点菜时,服务员也会时刻提醒,要“适量点餐”。据统计,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两年以来,常德市充分运用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习惯。仅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27篇次,制作海报、图解、视频等各类宣传产品13万余份,宣传覆盖20万人次。

7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执法检查组在安乡县湘域名厨餐厅进行执法检查,检查组成员与餐馆的有关负责人交谈时,该负责人就反食品浪费的有关措施对答如流,她说,“以前,服务员也希望客人们多点,客人们在点餐时,也‘放’的比较开。如今,服务员会习惯性的提醒客人‘有小份,要不点个小份’‘你们够吃了,不够再点’。那种一点一满桌子,吃不完的客人明显少了,剩饭菜爱打包带走的客人多了。”

宽严相济,“受罚”企业得红利

在增强广大市民反食品浪费意识同时,常德市还通过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和“明示食品重量”等,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倡导使用可降解打包、外卖餐盒餐具。

与此同时,常德市还积极开展执法行动,围绕餐饮外卖点餐、集中用餐、自助餐等环节严格执法,坚决查处和纠正未主动提示、诱导点餐等违法行为,以促进反对食品浪费社会风尚形成。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出动执法人员1513人次,检查食品、餐饮经营主体1529家,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案件17起。

今年3月,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开展反食品浪费执法检查时发现,湖南优客食品有限公司以“过夜不售”的方式,每天都将保质期为两至三天的未售完面包直接倾倒。

“他们的做法旨在提升品牌形象,却造成了食品严重浪费。”对此,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9月14日,该公司门店负责人吴宏英告诉记者,自从被约谈后,公司调整了当日未售完面包的处理方式,“不再直接扔掉,而是通过晚上打折出售或低价卖给员工的方式,将当日未售完的面包‘消化’,以减少浪费。”吴宏英说,此举大大提高了门店面包销量,每天面包的剩余率从15%降到了5%。

技术革新,源头节约降本增效

粮食流通领域源头治理,也是常德市开展粮食节约工作的重要环节。

今年以来,常德市加强了对收割机手开展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近500余份。通过组织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技能比武,以技能竞赛促进农机手技能提升,推进水稻机收减损,进一步促进粮食稳产增收。

与此同时,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方面,常德市在今年上半年新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2个,新增日烘干能力3000吨,维修仓房4746平方米,建设简易罩棚800平方米、地坪10715平方米,大量基础设施投入,降低了转运、晾晒等过程中的损耗,大幅减少农户在粮食收获、运输、储存等环节损失率。

在储粮环节,常德市加快推广绿色、智能化储粮技术,积极引进低温储粮技术对仓储设施进行改造。石门县、鼎城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分别改造准低温储备仓6栋、5栋,改造后储粮耗损年下降2%、3%以上;金穗米业建设保鲜仓、钢板仓储粮,较改造前减少粮食损失6%左右。

最后,在粮食加工环节,常德市积极推广先进加工工艺,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推行“智控砻“低温碾米”“少抛多刷”等先进工艺技术,大幅提高整精米率,显著减少营养成分流失。



来源:常德市发改委

作者:杨勇

编辑:胡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