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林朝志 石门报道
初秋时节,一场久违的秋雨淅淅沥沥的浇洒在石门县新铺镇葫芦垭山上,从先天傍晚直到第二天没有一丝停歇。
尽管如此,二级残疾人刘宇初家里仍然热闹非凡。房前屋后飞舞着蜜蜂,厨房铁锅里翻炒着鸡块,空气中弥漫着肉香,30多位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聚集在这里像过节、办喜事一样,共享他一年一度割取蜂蜜的甘甜和喜悦。
刘宇初给五保户刘家元赠送刚割取的蜂蜜。
刘宇初已六十有三,像农村很多人一样,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种过地,中年时打过工。但他却有很多人没有过的痛苦遭遇,20年前,妻子患癌症去世;10年前,他又在广西修建大型引水渠时被巨石砸断了腰脊椎,造成下半身瘫痪,鉴定为二级残疾,这意味着他的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年近80岁的母亲承受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悲伤至极导致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不久,便离世而去;刚过20岁的儿子也离家出走加入了打工行业。
从此,刘宇初的脸上便很少笑容。2014年,他被确定为贫困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在一般人眼里,刘宇初的日后生活似乎就在痛苦、贫困、绝望中艰难挣扎。然而,他毕竟当过兵,有着军人般的顽强毅力,即使天塌了也要用肩扛起来。
脱贫攻坚全面铺开后,扶贫部门根据葫芦垭山四季百花盛开的天然环境,给这里的每个贫困户无偿配送4桶蜜蜂,价值2000元,助力他们尽早脱贫,走出困境。
这让刘宇初看到了希望,他家以前就有养蜂习惯,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养蜂过程,现在身体残了,即出不了远门,也干不了农活,养蜂最适合于他。这时,县残联又资助他13000元,支持他发展养蜂事业。他用这些钱买了26桶蜜蜂,加上扶贫部门扶持的总共30桶蜜蜂,开始了他致残后的“甜蜜”事业。
从此,他一门心思扑在养蜂事业上,把蜜蜂当宝贝伺候。
为了方便照看它们,他把蜜蜂桶都是放在路的两边,从早上天亮到晚上夜幕降临,他的轮椅总是在蜂桶间摇来摇去,细心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以及环境、气候对它们的影响,同时还要随时将大王蜂、葫芦蜂这些蜜蜂的天敌歼灭。
他一边坚持传统的养蜂方法,还上网查阅学习先进科学的养蜂知识,并把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养蜂技巧。他知道蜜蜂一年要进行两次防疫;他知道夏天里的蜜蜂生命期仅一至两个月,而冬天里的蜜蜂存活期是六个月;他知道蜜蜂不能被大王蜂、葫芦蜂等天敌侵扰,否则蜜蜂就不肯工作,蜂蜜质量就下降……
他从不购买蜂王,都是自己培育蜂王。为了保证蜂蜜的浓度和品质,他的蜂蜜只在八月底九月初割取一次,以后的蜜蜂酿的蜜留给蜜蜂过冬,因此,他从不给蜜蜂喂食白砂糖。他养的蜜蜂不仅不外逃,还自然繁殖快速增长,一桶发两桶,两桶发四桶……
目前,他的蜜蜂已由原来的30桶发展到了160桶。随着蜂桶的增加,他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他被蜂业同行誉为轮椅上的“蜜蜂王”,也是新铺镇老科协分会会员、养蜂科技示范户。2022年8月底,他割取蜂蜜800多斤,价值8万余元。今年8月28日29日,两天时间他就割取蜂蜜1100多斤,价值10万余元。刘宇初的轮椅终于摇上了富裕之路,灿烂的笑容重现在脸上。
脱贫致富后的刘宇初尽管自己残疾,但他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乡亲们。
他的周边有四个贫困户,因为没有养蜂经验,蜜蜂不是死的死,就是跑的跑,没有任何效益。他知道后主动要求帮助这些贫困户管理代养蜜蜂,并规定每桶不管割取多少蜂蜜,他仅收取一斤蜂蜜,象征性的作为代养费。
每年割取蜂蜜的第一天,他必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请来,蒸发糕蘸新割取的蜂蜜吃,共享甜蜜;还称肉杀鸡买酒,分享丰收喜悦。
去年他割取的800多斤蜂蜜,仅卖500斤,剩余300多斤全部分享给了周边没有养蜂的乡亲们,感恩他们平日对自己的关照和支持,因为这些乡亲们为了支持他的“甜蜜”事业,自他养蜂开始,所有的农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林都停止使用农药化肥,确保花源的天然无害、蜂蜜的生态纯正原汁原味。他的蜂蜜都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传十,十传百推销出去的,凡是第一次吃过他的蜂蜜的人,再也不会到别处购买蜂蜜。他说:乡亲们是他幸福生活的最大支持者,党的领导是他“甜蜜”事业的坚强后盾!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林朝志
编辑:胡金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